第59部分 (第1/4页)

“谢恩师!”

于是,一个月后,西域“十王子”多国部队成立……

这时,马超、马岱、庞德已退入汉中地界,而马腾则得了重病。起初马腾到达襄阳之后,马超就已攻下长安,这种胜利,马腾自己从来没取得过,他深知“军无二主”的意义,军队既然交给了儿子,而儿子又强于自己,那么自己就不能再去干涉,反而添乱。于是他只让马岱前去帮忙,自己则留在襄阳,从事一些建立拜火教总坛的具体工作。

谁知,马超到底不是曹操的对手,半年不到,长安就得而复失,而且一败涂地!杨华方面虽然在计谋上也曾帮了马超一些忙,但毕竟军队不相统属,最终决策人是主将,有时需要当机立断,无法远程咨询。尤其是十万大军竟败于离间计,自相残杀而亡,令人扼腕长叹!而马超也因鲁莽中计与自家人火拼而丧失了军中威信,逃到汉中之后,只剩两千人跟随,作为一方割据势力,算是不存在了。

这次失败,使马腾忧思成疾。他在生病期间,前思后想,终于向杨华表示了将自己势力归并于杨华的意愿,女儿马文莺也正式嫁给杨华。但杨华认为马腾势力仍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对他们在拜火教中的地位有好处,于是就作了“西凉马腾加入汉水流域联合政府”的安排。在这种形式下,军队的战略指挥归杨华,法律法规统一制定,但有自己的领地可以地方自治。当然,眼下马腾的地盘都已被曹操和韩遂手下的降曹将领所侵占。

但韩遂本人也没落得好下场。他与杨秋带着两万人逃往金城,被曹将夏侯渊紧紧追赶,一路上军心涣散,士卒散去不少,到了金城之后,与夏侯渊、曹洪等拼死一战,却又被击溃,只得与杨秋再往凉州逃去。行至路上,总算摆脱了曹军追兵,韩遂正待松一口气时,不料却被杨秋请到帐中,刀斧手一拥而上擒住。韩遂惊问其故,杨秋笑道:“曹公已答应委任我为凉州太守,只等着你的人头呢!”于是韩遂竟被其部将所杀,壅、凉一带全都纳入曹操势力。

这时手下向曹操报告说,马超等人逃入汉中,而张颌等将也已追击入境,杨华方面已经发函,指责违约。

曹操不由得陷入沉吟。

贾羽劝道:“数天下英雄人物,唯有杨华不可小看!原本大军南征之前,就应将其剿灭,结果任其坐大,我们吃了不少亏!眼下我方大获全胜,正应乘势夺取汉中,灭其根本,承相还犹豫什么呢?”

曹操道:“眼下孙权占了合肥,又攻广陵,我正要回师东线抵挡,如果在汉中另启战端,只怕是首尾难顾。”

贾羽笑道:“孙权虽然来势汹汹,然而不足为虑。其一,南军势强,主要靠着舟楫之利,所谓‘南船北马’。如今渐入北方,将以马战为主,这就舍其长而用其短了!其二,孙权其人,与其父兄相比,多了几分稳重,却少了几分霸气,所谓‘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假如我为孙权设想,在攻下合肥之后,就应趁着长安还在马超手里的时候,使用奇兵穿插于寿春和汝南之间,直扑许都,那样一来攻其必救,我们不得不回师许都,穷于应付,恐怕也就天下大乱了!可他却不敢行险,反而主力东移,去攻击广陵这样的无关紧要之地,只求‘齐头并进’,貌似稳重,其实却是没有把握天下大势,坐失良机!这样的人,只需派些长于守卫的将领前去抵挡便可。”

曹操叹道:“还好文和没有去帮紫须儿,不然我就痛失一臂了!你觉得东南一线派谁去抵挡为妥?”贾羽道:“可以让曹子孝前去;同时我再向承相举荐一人,那就是弋阳太守田豫,虽然年轻却有大才。有此二人,令其步步为营,应当可以抵挡一段时间。等这里事毕,再东向征讨不迟。”

曹操道:“你是劝我务必要向杨华动手了,可与他作战只怕难以速胜……”

贾羽道:“不必急于求成,只需攻占汉中即可。眼下杨华主力均在襄、樊,另一支部队去了西域,上庸只有七千人,张鲁部队主力正在梓潼,汉中也不过几千人留守,这都是由于他们想不到马超会迅速失败所致,而承相大军正好都已集中在附近,错过此时,以后就没有这么恰当的机会了。而如果占领了汉中,就切断了杨华各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必然使他分崩离析。”

于是曹操命人写了一道檄文,指责杨华窝藏反贼马腾父子及其部将,如果拒不交出,则将大军进剿汉中,云云。

杨华知道这不过是官样文章,他交不交出,大军都是要来的,于是一笑了之。但听说曹操把这檄文广为散发,以造声势,杨华想了想,就也搞了个檄文,让侦察部队广为散发。以往的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