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会合。 ”

徐庶赞道:“好!果然是妙计!不过‘东北王张大帅’是何人?怎么我从未听说?”

冯菁窘道:“啊,这个么……反正是辽东蛮荒之地的一个将领。 大哥没听说也不足为怪。 就别刨根问底啦……”接着面对众将道:“我们其他部队,白天休息。 夜间行动。 我军绝大部份都是骑兵,争取第一天到达安定会合袁尚,第二天秘密到达渭河北岸,第三天渡过渭河,兵临长安!”

司马昭问道:“我们走得这么快,给养怎么办?”

冯菁道:“我们也学一回项羽吧,过了安定之后,每人准备七日干粮,夺下长安再作饱食!”冯菁见诸将多有犹豫,便道:“我们此行,本来就是冒险,顾虑越多,行动越慢!倒不如甩掉些坛坛罐罐,轻装急进,增加其突然性!我一个女孩都不怕,各位大哥不要再有顾虑。 ”

马超笑道:“也对,两军相逢勇者胜!我觉得此去必能成功!”众将随之一片附和。

冯菁于是下令道:“那么,传令下去,士兵现在睡觉,入夜出发……”

不说金城这边虚张声势,却说冯菁到达安定之后,会合袁尚部队,总计骑兵三万八千人,步兵五千人,他们白天宿营,夜间再次开拔,第二天天不亮,骑兵部队就已到达咸阳城下。

咸阳虽为秦都,但比不得长安坚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三百名突击队员使用爬城钩索偷越城墙,突然袭杀了守门士兵,砍断门锁,开了城门。 大军一拥而入,守城士兵两千人大部分没有起床,在睡梦之中都作了俘虏。 冯菁命令一千士兵立即渡过渭河,趁敌人没准备之时,在渭河南岸布置防守阵势,设下拦栅、拒马等物。 其余部队全部睡觉休息。

等到长安守军发现有人在渭河南岸设阵,出来干涉之时,冯菁这边已经休息了大半日,于是命令大军强渡渭河,对那边的千名布阵士兵进行支援。

夏侯淳一见敌军开始大量渡河,便对谋士辛毗说道:“兵法云:‘半渡而击’,应该就是这种情况,让我们掩杀过去,先胜他一场!”辛毗道:“不可!对方已经先一步背水结阵,只怕有诈。 看看再说。 ”夏侯敦又等了一会,说道:“你看,对方只渡过六千人,却连主帅冯菁都过来了,我们正好冲上去擒了她,这样的好机会,不会再有了!”辛毗也觉得可行。 于是夏侯敦率领精骑五千。 发一声喊,向江边杀去!

冯菁见敌人杀来。 急忙指挥已过江地部队退入阵中,然后大喊:“后面是江水,我们没有退路,奋力抵抗才是唯一出路!”于是西域士兵个个发挥勇力,拼命撕杀,夏侯敦所部虽是精兵,却无法冲破阵势。 双方呈现胶着状态。

辛毗见对方仍在坚持,便命令成宜再带三千兵马前来协助攻阵。 但这时冯菁方面地参军司马昭也下令未过河的兵马一字排开于江边,以弓箭射过河去相助。 这渭河并不太宽,西域兵马善于骑射,立时给夏侯敦的部队造成压制,双方仍是实力相当。

而当咸阳这边的谓河战场正激烈胶着之时,马超所部五千兵马却绕道于泾阳附近的渭河河段,从另一渡口过了渭河。 他开始向夏侯敦的后路逼近……

此时天色渐晚,冯菁手下士兵都有干粮,啃上几口继续作战。 而夏侯敦匆忙出城,无此准备,见双方互有损伤,却无法获胜。 只得呜金收兵。 冯菁自然不紧不慢地尾追而来。

夏侯敦自恃勇力,便来断后,他横枪立马,对追来地敌军兵将大喝一声:“呔!谁敢与我一战?”其声犹如巨雷!

这时过江追来的将领只有三名王子,他们并非久经战阵,被其声势所摄,立时一顿,互看一眼,不敢贸然上前……冯菁知道,此时三军不可夺气!于是一咬牙道:“休得猖狂!我来会会你!”

夏侯敦以前认得冯菁。 那时她不过是个弱女子而已。 哪里会武?他只想想擒她,不想伤她。 不由得狐疑道:“你怎么行?”

冯菁笑道:“夏侯将军别来无恙!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我已练得武功,所使兵刃叫做‘神农鞭’。 由于女子力怯,所以鞭梢上有毒,小心别沾上了……看鞭!”

冯菁隔得老远就一鞭抽去!夏侯敦识得厉害,连忙躲过,他见冯菁果然会武,此时已成必战之势,于是拍马挺枪冲上。

冯菁却不与他二马相交,转身便向他马眼抽来。 那马原是怕鞭地动物,急忙自行闪避,夏侯敦一时没有准备,身子直晃,至此方知,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