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随后,陆逊屯守西陵峡口,切断了蜀军沿长江增援地道路,同时断绝了公安守军傅士仁的退路。

孙权与吕蒙准备分兵攻打公安,虞翻道:“公安守将傅士仁已成瓮中之鳖,且与关羽早有怨恨,眼下无须劳师动众。 我与傅士仁有些交情,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必然说得他来投降!”

孙权大喜,便令虞翻领五百军,直奔公安而去。

却说傅士仁听闻江陵陷落,急忙闭城坚守。 虞翻到来,见城门紧闭,便写书拴于箭上,射入城中。 军士拾得,献与傅士仁。 士仁拆书一看,原来是招降之意。 心想:“如今城中兵微将寡,退无可退,况且关羽临去之日对我恨意极深,不如早降。 ”于是大开城门,请虞翻入城。 二人礼毕,各诉旧情。 虞翻陈说吴侯宽洪大度、礼贤下士等等;傅士仁大喜,即同虞翻捧着印绶来到江陵投降。

孙权大悦,请教傅士仁道:“如今糜芳退守当阳,听说他与关羽也颇有嫌隙,不知有何计可施?”傅士仁心中有数,便道:“糜芳与我交厚,让我设法招他来降。 ”孙权勉励道:“如果事成,必有重赏!”

于是傅士仁慨然领诺,遂引十余骑,直奔当阳城下。 糜芳忙接入城,忙问其缘故。 傅士仁道:“并非我不忠。 实在是势危力困,蜀中援军不发,我独力不能支持,所以才降了东吴。 将军如今也是进退两难,不如早降为妙,以免尸骨无存。 ”

糜芳道:“我身受蜀王厚恩,怎能忍心背叛他?”傅士仁冷笑道:“你真的身受蜀王‘厚恩’吗?如果刘玄德心中真有令姐糜夫人之恩爱,怎会于战阵之中多次弃之不顾。 任由敌兵**?况且这次荆州战役打了几个月,蜀中并无其它战事,却不见一兵一卒地援军开到,我看其心可诛……我们是被自己人出卖了!却还掂记着为他数钱?”

糜芳沉吟道:“被你这么一说,还真像是这么回事!难道所谓‘桃源结义’之情竟也是假的么?”傅士仁道:“一开始我也是被蒙在鼓里,可现在是越看越明白了……或许一开始真有其情,然而。 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所谓‘兄弟情义’只怕也是如此!”

糜芳叹道:“既便‘兄弟’已有嫌隙。 难道荆州也不想要了?”傅士仁道:“这就搞不懂了!或许藏有后着吧……总之,我们不能糊里糊涂地去做牺牲品。 图个啥?”

糜芳点头道:“不错!既然如此,我便与你一起降吴!”

于是糜芳降吴,与傅士仁一起迎接吕蒙大军入城。 吕蒙大喜,重赏二人。 同时将战绩通报杨华。

这时,关羽仍不知情,还在竭力攻打樊城。 但关师音的消息比较灵通。 终于知道了后方被袭地情况,赶紧告诉乃父。 关羽有些不信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见烽火台举火?”关师音道:“听说吕蒙使水手尽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将精兵伏于船舱货物之中,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举火。 ”关羽跌足长叹曰:“误中奸谋!悔不该未听王甫之言,至有今日之败!赶快退往襄阳再说!”

此时忽报有曹操使者至。 关羽急忙接见。 却是夏侯渊。 只听他说道:“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鬓发虽已苍白,英风不减当年!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 兹幸得一见。 深慰渴怀!”关羽道:“我等交情,未曾或忘。 若在平时,定当畅饮一醉!只是今日军情紧急,还请有话直说。 ”夏侯渊道:“正为将军地紧急军情而来,如今将军所辖荆州被袭,其地尽失,是否要渡过汉水,回军去救?”关羽道:“正是!”于禁叹道:“于禁窃以为万万不可!如今公安傅士仁、当阳糜芳均已降吴,陆逊兵阻夷陵,吕蒙坐镇江陵。 又有杨华位于侧后。 将军如若南下,无疑于羊入虎口!不如北撤。 暂归曹公。 如若将军要效法当年之事,亦无不可,等候形势缓和,再行离去,如何?”

关羽闻言,仰天长啸!良久,才回答道:“妙才好意,铭感五内!只是有些事情,可一而不可再!关某已经老了,脊骨有些强硬,再也低不下这颗头颅,弯不下这个腰!挥军南下危险重重,此举诚为‘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关某宁愿轰轰烈烈战死,化做英雄之魂!”说罢,关羽不再理会夏侯渊,转身道:“来人……传令下去,立即渡江,退往襄阳!”

于是关羽急忙渡过汉江。 而杨华则留下马良马谡率三千人守城,其余兵将倾巢而出,趁势追击。 上庸方面,由孟达领军三千,顺汉水而下,也加入追击行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