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

曹丕感叹道:“阁下之计果然不错!然而在此之时,却有一些你所不知道地因素在制约。 别人臣服示好而再去攻打他,会使其他想来归顺地人生疑,不如暂且接受东吴的好意为妥。 何况这个薜灵芸地画像真让我一见倾心……”于是曹丕断然否决了刘晔的建议,同意了东吴的“和亲”。 刘晔仰天长叹道:“亡国者,必此妇人也!”

陆逊听说曹丕已答应“和亲”,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兴高采烈地与祝融一起返回猇亭。 展开布置……

此时由于身为拜火教长老之一地马腾一直卧病不起。 长老实际改由马文莺担任。 因此马文莺也随总坛一起来到猇亭。 她也立即配合祝融展开工作,在吴军士兵中间宣传拜火教教义。 并选出一些精壮士兵组建‘火神敢死队’,对他们进行各种纵火战斗特技的训练。

同时,拜火教总坛也通知了黄月英,请她明哲保身,在‘圣战’期间莫要介入战斗之中,以免刀剑无眼。

黄月英自然关心丈夫诸葛亮,好在诸葛亮这次分工负责留守成都。 但他听说拜火教总坛介入夷陵之战之后,马上频频点头道:“看来吴兵是要故技重施——准备纵火了。 ”黄月英问道:“你打算通知刘玄德吗?”诸葛亮叹道:“我能看得出来,主公必然也能看得出来。 我在此提醒他一句,也算好歹尽到责任,以免事后有人说我无智。 ”

于是诸葛亮写了一信,命人快马送交刘备。 刘备见信笑道:“紫须小儿惯于放火,我岂能不知?孔明多虑了!我这里并没有连环船,营垒与营垒之间也早已隔开很远,有了足够的安全距离,怕他作甚?”根本不以为意。

然而,从事祭酒程畿还是对此产生了警惕和其它联想,他对刘备说道:“主公虽然觉得不怕火攻,但拜火教的介入,说明杨华也在插手此事,假如他竟从梓潼方面向我后方攻击,岂非不妙?”刘备沉吟道:“此事我预先就已想过,所以才留下诸葛亮守备成都,但杨华实力不弱,现在看来还有进一步加强防范的必要……紫须上人,你看应该怎样防范?”他求教于身为右承相的慈航静念派紫须上人。

紫须上人道:“成都西北面是氐王的地盘,正好介于我方与杨华之间。 氐王信奉的也是佛教地一个分支,他前些时候还与我作过教义方面的交流,并打算向我要一名女弟子去协助他。 如今正好一箭双雕。 我立即差人将女弟子关师音从汉帝那里召回,送去氐王处,同时请氐王出兵相助,把守通往城都地关隘。 那氐王约有部队几万人,定能万无一失!”

刘备大喜,说道:“上人真神人也!如此一来,可保后方无忧矣!”于是请紫须上人立即行动。 同时。 他又命令伊籍返回城都一趟,通知诸葛亮作好与氐王配合的准备。

但此时伊籍对刘备的连营格局仍感觉有些不放心。 便暗地描绘了一份刘备连营布防的草图,准备顺便带给诸葛亮,让他参考一番。 随后,伊籍便骑快马日夜不停地赶回成都。

诸葛亮接到伊籍送来地刘备通知,自与氐王联络不提。 同时他也看到了伊籍带来的连营布防图,初时也觉得问题不大,但回去与黄月英仔细探讨一番之后。 逐渐感到大谬不然:“这样一来,各营垒间相对孤立,难道敌人不会集中兵力,逐点攻击,一座一座地放火,一座一座地围杀吗?”二人达成共识。

诸葛亮便要立即回信,指出其中缺点。 黄月英道:“总坛好心通知我规避,你却要破坏拜火教大计。 让我如何自处?”诸葛亮拍拍黄月英的素手道:“好教贤妻放心,这书信一来一去,其实已经来不及了,只是为后事铺垫地马后炮而已!然而我此举可以留待后人评说,使我未来拥有相当地位。 ”于是复信再交伊籍急驰而去。

却说刘备此时分散结营确实有yin*敌人攻击之意,以便乘隙取势。 因此听说敌军正积极准备出击。 并不以为意。 他却不知,此时敌人手中真的有了“金钢钻”。 战场之上千变万化,可以形示敌人以破绽而诱敌,但如果真地有破绽,那就是自取灭亡了。 刘备此时仍按原计划,中军在猇亭一带结营以逸待劳,而命令前部军团加紧攻击夷道之敌。

孙权在夷道的守军仅有五千人,由安东中郎将孙桓带领。 这时他被数倍的敌军围攻多时,早已危急万分,于是频频向陆逊方面的主力告急。 请求增援。 由于孙桓是孙权的亲属。 因此孙权也来向陆逊要求。 陆逊叹道:“主公明知我们在夷道摆地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