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二位好兄弟,保重!”孙二娘的眼眶中不断闪烁着泪光。

这对并肩作战过无数次的生死兄弟跳墙而出,旁若无人的行走在大街上,视缉捕告示有如无物。二人一路途经城门无数,那些守卫们见到商贩,平民都是盘问半天才肯放行,唯独对行者、道士、和尚、沙弥连看都懒得看。这也难怪,毕竟在有宋一代,这些人都是社会的边缘人,在官兵的印象中,这些人穷得掉渣,榨不出什么油水,与其浪费半天时间在这些人身上,还不如省点唾沫。

武松、史进靠着行者、沙弥身份的掩护,有惊无险的躲过了官兵的追捕,离梁山越来越近。

自此,江湖中人但凡提到武松,必定在前面加上“行者”二字。于是“行者”二字,便成了武松的绰号。

武松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英雄,许多喜欢他的人都给他起过许多不同的绰号,但大都无法和别人引起共鸣,更无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比如武松那“及时雨”绰号,只在山东地界叫的开,在江南水乡根本没人承认。而这“行者”绰号竟然逐渐得到了全天下人的认同!

因为武松早年为夺千年陨铁,打残也速该,击杀完颜阿骨打,斩杀耶律洪基,后又去西夏做客,助宗赞王了得了皇位,又帮大理国救出皇太孙,游历过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人送绰号行者。这时武松的这个绰号并没有完全叫开,只在戏台上流传。到了后来,人们把武松的英雄行径与民间传说中的神猴孙悟空联系起来,孙悟空受尊敬的程度和武松差不多,而孙悟空的绰号便是行者,便有一些人提议,武松的绰号也应该是行者。此时武松的这个“行者”绰号已经在大江南北叫开了。而武松今番又穿上了行者衣服,头戴了行者界箍,腰悬行者戒刀,口袋里装着行者度牒,脖子上戴着行者串珠,于是“行者”这个绰号,便在全天下都叫开了。

行者武松,手持两把绝世神刀,横空出世!

第93章 夜走蜈蚣岭

武松和史进这对边缘人走了不到五十里,天色已晚,但见一座高山横亘眼前,二人趁着月明,一步步走上山岭。二人行走之时,岭上时不时有笑声传出来,史进心生疑窦,道:“这荒山野岭的为何却有这般浪笑之声?”

武松道:“兄弟休要惊慌!”。

武松仔细观望着四周的地形,但见这山岭蜿蜒曲折,活像一条蜈蚣,而那密林中建有一处坟庵,约有十数间草屋。武松心下一凛!按照《水浒传》中的故事走向,此地便是蜈蚣岭!有个恶道人在这里打劫!

武松又转念一想:“咦,不对呀!《水浒传》中的武松上蜈蚣岭杀那恶道人,正是天气极寒之时。而现在的天气并不十分冷,似乎自己比《水浒传》中的武松来到蜈蚣岭早了好几个月!”

想完此节,武松又在心里笑道:“真是呆人!我是穿越者,很多历史情节都被我刻意改动了,早上蜈蚣岭几个月又有什么稀奇?”

武松掣出双刀,拿在手上,史进没有武器,只好紧随其后。二人来到坟庵前,只听一声暴喝之声凭空传来:“你若再敢不从,道爷我就剁了你!我这飞天蜈蚣的绰号可不是白叫的!”暴喝声之后,是一个妇人哭泣的声音。

武松一刀砍烂庵门,和史进一起朝着那个传出暴喝声的地点跑去。里面一人听到脚步声,也冲出门外,喝道:“什么鸟人敢砸我庵门?”

武松手起一刀,这人的脑袋便飞出十丈远。庵里一个道人模样的人见武松砍翻了他徒弟,便手持双剑,托的一声跳将出来,对着武松就砍。武松双刀对这道人的双剑,两个就在微弱的月光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打了五十多个回合,武松的双刀不断的发出鸣啸之声,与双剑碰撞不断激荡出火花。那道人武功虽高,却费尽心机也难以寻到武松丝毫破绽,而今番武松又得两把宝刀,更是如虎添翼。二人斗了半个时辰,武松手起一刀,铮的一声响,山岭中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声,道人的头滚落于地。

武松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双刀,刀口丝毫不卷,又捡起道人的双剑仔细察看,竟然也没有卷刀口!看来道人身上这两把宝剑虽然不如武松的双刀珍稀,却也绝对不是凡品!

“好兄弟,拿去!”武松将道人的两把宝剑扔给史进,史进接过一看,欣喜之极,从道人身上解下剑鞘,将双剑插进剑鞘,挂在腰间。

“大哥,你有双刀,我有双剑!”史进大笑道:“以后我行走天下,也不至于辱没了大哥的名号!”

武松也大笑了一回,二人大叫道:“里边那婆娘出来,我不杀你,只问你个缘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