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部分 (第1/4页)

车悬并不是以往的突击战术进攻法,而是比之突击战术更为霸道的战法,其不同的特点便是,匈奴人的骑兵冲锋乃是一窝蜂似的的一拥而上。予以速度和人数,以及数千数万骑兵同时进军时给敌军带来的震撼和恐惧以此来提升自我的战斗力。

而霍去病的车悬乃是注重骑兵与骑兵之间的间隔,前后左右每一队骑兵都可以横列排开,这种战法起初使得很多敌军不明所以,就连乙军将士也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到了战场上,在与敌军交战之际,这种车悬战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

在以往的敌我对战之中,骑兵的目的就是冲锋陷阵,冲破对方的阵势,打乱对方的阵脚。可是,在每次交战中,首队骑兵们冲锋过后,都会与身后的骑兵造成间隔,无法做到衔接进攻。只因首队骑兵攻击过后,致使那些被击杀的敌兵或者是乙军战死的兵马跌倒在地,造成后面兵马躲避不及,便被绊倒,造成一些列连锁反应。

而这种连锁反应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原本进攻敌军的阵势,却造成乙军阵势被打乱,冲锋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车悬战术便是对这种弊端进行了改变,大军先后左右的间隙拉大,使得那些倒下的军士不至于堵住后面大军的前进道路。这番来看,车悬说是阵法,但又不像是标准正规的阵法,只不过是将原本的骑兵冲击战术给强化一下。

一种阵法的强大除了自身的潜在奥妙外,便是阵法之中将士的作用,将士的作用并非只是从其自身的战斗力来说明,而是队伍严明和统一。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异常艰难,要想知晓必须精通其精髓,否则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

要说对东汉末年这些诸侯们的了解,恐怕除了当事人之外,就是赵煜对他们最为了解,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穿越之人,现代化对以往历史的演练和分析,使得人们能从多方面去了解过去的历史以及人物。赵煜身为军人,自然是崇敬那些武将多一些,比如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忠勇嗜血的古之恶来、古人之风的太史慈、周亚夫之风的徐晃、虎痴许褚、神威天将军锦马超等等。当并不是说赵煜就只是崇尚武学,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只是一味的莽夫也并不行,必须配合强大的智谋,方能百战不殆,这其中便有郭嘉、贾诩、司马懿、周瑜、法正、陆逊、田丰等人。

但是要说集合一身的统治者,放眼整个东汉和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坚、董卓、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曹丕、孙策、孙权之众,赵煜唯一佩服的便是曹操,可谓是独一无二。曹操可谓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对于曹操的书法,赵煜是没有见识过,也不是很懂得,对于曹操的文学,赵煜虽然知道很多,但是最熟悉的莫过于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慷当以慨,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至于后面的句子,赵煜知道还很长,但是却记不住,总之赵煜知道,曹操的诗歌文化艺术不浅,最起码其他诸侯是不会。对于曹操的政治手段则更不用说了,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过。不过最让赵煜佩服的并非这些,而是曹操的军事才华。

以正合、以奇胜,将纯步兵为正阵,将骑兵作为决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池的得失,不求数量上的优势,这也是曹操能够以两万兵马击败十倍于己的袁绍军的主要原因。从击破黄巾兵收服青州兵,再到对袁绍开战,只不过是用了十年光景。而赤壁大战一败,也跟这个原因有很大关系,这是曹操有些急于求成的关系。毕竟新兵历练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在阵法演练之中,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演练。

不过赤壁之战,正如周瑜所言,曹军是以己之短攻其之长,这也是曹操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其次便是赤壁之战,多为水战,临街河流众多,不适合步兵列阵,骑兵又没有了奇袭的机会,再加上大量新加入的荆州兵尚未未能消化,反倒成了累赘,严重滞带了曹军的精锐之师。纵观战雄七国时,秦国的军队多少以弱敌强,屡战屡胜,大将王猛还以十万步兵列阵击败了前燕国十万铁骑,足矣可见兵法之阵的威力。

而今次陆逊与马超研究交流所设计的骑兵阵也是与步兵阵的组合,不过在与今次敌军交战之际,陆逊并未直接展现出自己那强大的阵法,这也是陆逊的临时转变。

今次尚未见到敌军,暂且不知这敌军的虚实,如果直接暴露出自己的强大阵法,恐怕对日后的奇袭效果便是甚微。军中的女兵和龙虎神弩枪均为带来,这骑兵阵法,也不用就此展现。二人商议之后,马超便引着大军予以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