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部分 (第1/4页)

殿中去世,死时四十二岁。孙权悲痛万分,缩食减眠以示哀悼。

吕蒙生前,所得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赏赐都交到府库中收藏。他命令主管人员,待其死后,把这些全部还给朝廷。他还留下遗言,丧事务求俭约,不得奢侈。孙权知后,愈益悲伤。吕蒙死后,其子吕霸袭爵。并赐给他守家墓的人家三百户,免收田赋的田地五十顷。

在现代之中,周瑜没死、鲁肃也没有死,吕蒙虽然少了一些战功。但是其勇武和才智,依然得到了吴国上下的认可,深得周瑜和鲁肃的保举,也深受孙权的喜爱。

徐盛,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虽然徐盛比之吕蒙的名气要小,但是也被并称为江东十二虎臣之中,足矣说明徐盛的地位绝非一般武将之臣所能比拟的。

今次周瑜派遣吕蒙和徐盛二人,各自引领兵马一万,共计两万人,与蜀魏兵马一同前往武陵郡临沅屯守。三军兵马攻击五万人,若是从正面对抗赵军的话,显然是不能交锋。不过,若是身在江陵的吴国大军能够从正面吸引赵军大军的话,那这五万兵马便可轻而易举的从后发对赵军发起偷袭,只此一击,只要能够成功,赵军的三十多万大军便可付之东流。

最主要一点,周瑜今次予以大半个南郡作为诱饵,实在是太大胆了。如此一举,等同是给与赵军一个假象,那就是吴国闻之赵军三十多万大军出动,立即吓得向后撤退,甚至放弃州城,也在所不惜。而且在兵法之中,周瑜还施展了骄兵必败,倘若赵军看到吴国兵马仓皇撤退,其内心之中,一定会骄傲自大。一旦赵军将士,心起骄傲之心,那日后吴国在与赵军展开,予以激愤和激励,定然能够在战力上远胜赵军。

不过吴国上下如此信心十足,只因为整个计划一直在周瑜的计划中行进,此刻我吴军甚至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想要与赵军交手一战,早点解决赵军,也好保全吴国上下。

第1074章郭嘉徐庶令圣旨

“陛下,吴国的人马已经开始有大的动静了,似乎都在向江陵一带聚集着,看起来好像有什么不轨的举动。”当赵军的三十多万大军,开往荆州南郡之地时,郭嘉便立即令人查探吴军动向。不出两日,便立即查探到吴军的动向,并将整个消息如实的向赵煜等人禀报。

听闻了军士的汇报后,整个赵军顿时一片疑惑,尤其是赵煜的脑海中,更是浮现起无数不同可能来。尤其是按照赵煜对吴国的了解,绝对不会相信,面对赵国大军的进攻,这些吴军就此甘愿放弃大半个南郡,而退军,这实在有些不像是吴国的作风。

当下赵煜便把问题抛向了郭嘉和徐庶两人说道:“郭嘉、徐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次吴国闻之我大军前来,居然连战也不战。就这样的率领兵马而退军,实在有些令人可疑,你们说说这些吴国到底是打的什么鬼主意?”

徐庶当即冲着赵煜拱手一拜道:“回禀陛下,这吴国定是想要给陛下设定一个圈套,引诱陛下上钩。虽然我赵军兵马三十余万,但是吴国在荆州自少也有十余万兵马,如果再加上那些蜀魏残兵的三万兵马的话,怎么说也有近十五万的兵力。以这些兵力,想要与我赵军交手一战,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只是吴军这样不战自退的做法,实在是令人很疑惑,这显然是有诈,今后我军要是在想进兵,就必须小心谨慎才是。”

在徐庶说完之后,一旁的郭嘉便立即站出来补充说道:“想必这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的计策吧?”说完,只见郭嘉深吸一口气,似乎在想象着什么,随即只听郭嘉开口言道:“周瑜予以这样的计策,可以说实在是很高明,如果我赵军在进兵之际,吴军直接在南郡和巴郡的交界处,率领大军与我赵军交手一战的话。虽然能够暂时阻挡,我赵军进兵南郡的脚步,但是整个荆州的吴军,却为此要被整个牵制住。”

“如果我赵军进兵还好,那样吴军便不会白白的浪费劳力和人力,如果我们大军不予进攻的话,那吴军便有可能由主动变为被动了。只要我军一日不进攻,那吴军便无法在做进一步的行动,可以说我军只要稍稍利用一点人马,便可以牵制住整个吴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