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忽尔赤原就担心,与太子赵恒磨得太久会令大夏皇帝恼羞成怒,所以才有了一点隐晦的松动。不想双方停议一天之后,对手就变成了那魔王杨致。心知自己的小聪明有点玩得过了头。不由暗暗叫苦。

仔细一想又定下心来。也萌生了和赵恒一样地念头:大夏地软肋明摆在那里。两国之间地态势不是短期内有哪一个人就能改变地。就算他是杨致。也一样不能。

但是使团地待遇变了。对手变了。就那就意味着大夏皇帝地态度也变了。自己地谈判策略必须跟着变。前日透露给大夏太子地价钱。即便被砍掉一半。突厥仍是大占便宜。和狠人较量。最怕地就是夜长梦多。必须速战速决!

可这一回还没开始谈判。双方地形势就整个儿倒过来了。突厥使团一连接到两次通知后便再也无人理睬。被晾在灞桥馆驿形同囚禁。忽尔赤第二天便向看守地侍卫要求。请飞虎侯尽快安排和谈事宜。话音未落就被顶了回来:飞虎侯已经交代过了。他老人家近日乔迁赐邸又即将新婚大喜。十分繁忙。等哪天有空了自然会安排和谈。

大感郁闷地并不只是突厥国师忽尔赤。太子赵恒心里也满不是滋味。圣旨颁下以后。奉旨“佐理”地赵恒与王雨农便老老实实地前往禁军大营行辕静候和谈。谁知杨致一连几天连个人影都不见!理由与告知忽尔赤地别无二致。

赵恒心下大为不忿:当今太子和堂堂首辅宰相给你打杂也就罢了。可你这个正主儿像个没事人似地该干吗还干吗。倒让我们傻不拉几地为你值班。这像话吗?

王雨农神色淡定地劝道:“飞虎侯行事筹谋慎密。不出手则已。出手则是一击必中。他此举必有深意。请太子殿下万勿急躁。”

他虽未直言其事,但赵恒也知道他是给自己留了脸面。安贵侯是他的嫡亲娘舅,在杨致未上金殿告御状之前,谁会料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当朝国舅会落得个那般凄惨的下场?

好不容易等到第五天,杨致来倒是来了。却让赵恒和王雨农吓得心惊肉跳。

郁闷之极的忽尔赤第二天晚上在一位“好心”地大夏侍卫口中。探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夏帝前日便有一道旨意以八百里加急发往朔方,命讨虏大将军卫肃点选两万精骑向突厥开战。

忽尔赤一开始还是半信半疑。以为是杨致的惑敌之计。但到了第四天晚上,潜伏在长安的细作不惜曝露身份冒死来到馆驿,向他证实了这个消息是千真万确。

一夜无眠的熬到次日天刚放亮,忽尔赤就要求看守侍卫前去禀报:“如若飞虎侯再不安排和谈的话,我突厥使团就只好先行回去。等到飞虎侯什么时候有空了,突厥再遣派使团前来长安议和。”

看守侍卫见他态度强硬,不敢再擅自做主推拒,便带了忽尔赤的亲随前去传话。可到了正午时分,看守侍卫给他答复的时候,带回来的是一颗血淋淋地人头!

连同人头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几句冷冰冰的话:飞虎侯吩咐我转告国师,什么时候和谈得由他说了算。此人对飞虎侯不敬,该杀。

PS:成绩滥得让我无语

第093章 杀心顿起

忽尔赤当然知道中原王朝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一说,可那个叫杨致的魔王似乎并不太讲究这个规矩。如果不是铁了心决定死战到底,一般情况下没人会这么干。

杨致听了忽尔赤的亲随传达突厥使团的态度后,眼睛都不眨的吩咐道:“来人!将这个傻鸟拉出去砍了!把人头给那位国师大人送去,也好让他认真想想清楚,他是跟谁在议和。”

太子赵恒骇然大惊道:“万万不可!请飞虎侯三思啊!”

杨致神色淡漠的道:“皇上的旨意是一切由我临机专断便宜行事,太子殿下难道忘了么?如果您觉得我抢了您的差事,那好啊!我回去,您还接着来。”

赵恒干咽了一口口水,讪讪的道:“飞虎侯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是吗?突厥人肆无忌惮撕毁和约,袭扰威胁我大夏边境,屠戮劫掠我大夏百姓,敢问太子殿下,您认为他们过不过分?我向皇上保证过要以德服人,这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用血淋淋的人头来“以德服人”,赵恒与王雨农不仅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是有生以来头一回听说。

王雨农一脸忧虑的劝道:“太子与老夫绝无干预飞虎侯决断之意。自飞虎侯主理议和之后,和谈尚未开启便悍然斩使,恐会激怒突厥使团愤然离去而致两国和议破裂,岂不是大违皇上与其和谈之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