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 (第1/4页)

卫肃、张天行与耿超均是领兵征战多年的高级将领,心知将禁军之中任何一彪嫡系人马强塞到杨致这么个人物手下的想法是极为愚蠢地。如若一不留神让他找茬杀了,跟捏死个臭虫没有太大区别,到时候恐怕连想哭都找不着坟头。是以三人对点选哪两万人马交由杨致统率这个问题上毫无争执,很自觉的同意遵从“就近从快”地原则。

得益于数九寒冬的恶劣天气和恰逢过年时节的掩护,杨致与徐文瀚借助秦氏之力人为营造粮荒、掐紧长安命脉的密议早已付诸实施,诸方势力的眼球都在死盯对方无暇他顾,对此暂未有所察觉。长安城防分内外两线约有六万禁军,大多驻扎在外围,城内官仓屯粮只能说相对十分充足,绝对数量并不是太多。杨致明明只领两万禁军出城迎驾,可主理举国钱粮地徐文瀚却一口应承,会同兵部户部连夜给他备好足够四万兵马支应一个月的粮草。徐文瀚本来就巴不得一股脑儿把长安的粮仓悉数掏空才好,这样的天赐良机怎会放过?

此言一出,不但是卫肃与两位尚书,就连王雨农都颇有些惑。徐文瀚冷辩驳道:“我虽不谙兵事,却也懂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太子军报声称圣驾已数度遇袭,正是因为容不得再有半分闪失,今日才有众臣联名保举飞虎侯领兵迎驾之事。若换在寻常时节,飞虎侯所率兵马理应轻骑简装尽快赶到皇上身边,所需粮草大可到沿途府县官仓支应取用。但如今已到非常之时,岂能与寻常时节相提并论?固然要保证太子的两万护驾兵马吃饱饭,飞虎侯地两万兵马也不能饿着肚子去迎驾。事起突然又年关在即,不仅官衙休息民间罢市,更兼天寒地冻难以征调民夫运送。若不带足粮草,试问仓促间有哪家府县的官仓能保证四万兵马的充足支应?”

“不错,飞虎侯与我有八拜之交人尽皆知。如果非要说我有什么私心,我也只是由衷盼望我三弟不负今日我等众臣重托不辱使命,早日迎接圣驾平安返京!为确保迎驾兵马不会因粮草不继而阻滞皇上归程,我宁可背负扰人清静、坏人阖家团聚的骂名,也只得辛苦兵部、户部的诸多同僚和押粮军士了。越王殿下方才曾言,如今最难得地就是恪守人臣本分。鄙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也帮不上其他什么忙,唯有尽心做到有备无患,我才能上不负皇上赏识重用的知遇之恩,下不负与飞虎侯的结拜之义。圣驾数度遇袭,皇上地归程已然不能有片刻耽搁。说句不当讲的话,我并非没有担当之人,但若因粮草支应环节有所纰漏而另生枝节,我委实担待不起。”

煞有其事地总结道:“以上只是鄙人愚见,诸位大人若觉不妥,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尽可从容商议再行决断。”

徐文瀚心思缜密。强词夺理地这篇文章做得四平八稳。众人虽隐隐感觉总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却又被他噎得无言以对。徐文瀚地意思已经很清楚了:该说地我都说了。你们看着办。谁拿主意谁就得负责。日后万一出了什么岔子。你们也怪不到我地头上。可如果不照他说地去做。谁又敢保证在粮草环节上不出半点岔子?

徐文瀚是何用意。杨致自然心中雪亮。见众人仍自面带犹豫。一时均未表态。不由插言笑道:“诸位大人莫非还怀我会防着迎驾这桩天大地正事不干。去中途贩卖粮草牟利不成?徐相宁可背负骂名。也不愿马虎滥做好人。把话说白了。他这是牢靠人做牢靠事。不就是些许粮草么?真要是多到吃不完。那再运回来就是了。有什么大不了地?依我看诸位都不必费心犯嘀咕了。其实带多少粮草我是无所谓。徐相说得不错。只要能够保证护驾与迎驾地数万兵马吃饱饭就行。当然。诸位大人若是还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地难处。尽可如我大哥所言在此从容商议。”

说到这里竟是作势起身欲走:“跟诸位说句实话。我今早出门之时。只与家人说是应越王殿下之邀进宫赴宴。做梦也没想到会摊上这么个差事。大过年地人家都是阖家团聚其乐融融。我却要顶风冒雪领兵迎驾。嘿嘿。我也是娘生人养地。不能陪家人团聚倒还罢了。总要回去跟他们打个招呼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不妨在这儿慢慢商量。待商量好了劳烦叫人到寒舍知会一声。诸位大人。请恕我暂且少陪了!”

卫肃明知杨致摆出一副无赖嘴脸是有意将他地军。但他前半截话确实与自己地揣度不谋而合。若真是放任这位大爷就这么屁股一拍走了。还不知道又会生出什么事端。当下不再犹豫。拦住杨致道:“辛苦飞虎侯为国奔劳。不得在新春佳节尽享人伦之乐。也是事出无奈。犬子飞扬亦与飞虎侯有结拜之谊。明日我自当专程登门去府上请罪。王相。诸位大人。我窃以为徐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