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说话间,不等杨致吩咐阿福并去相请,门外就传来了赵启稚嫩但爽朗的笑声:“明日就是四姐与姐夫的大喜佳期,侯府上下真是喜气洋洋啊!徐先生与秦大哥想必也在吧?”

次日杨致与赵妍的婚礼,与徐文瀚和赵启预料的情形并无二致:简单不失隆重,但略显冷清。赵启先前的分析十分精辟,杨致固然不好相与,皇帝愈是个得罪不起的主。因太子谋逆一案的缘故,遭受了如雨一般降下的圣旨轰炸后,朝中群臣莫不深感天威难测,尽皆倾心关注后续局势如何展,谁还有心思好死不死的对皇帝的“曲线嫁女”说三道四?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田祖德老夫子官至极品,只因倚老卖老在皇帝面前玩了点小聪明,一句话不对板就被流放朔方。皇帝树有不识时务的反面榜样在先,而后那道贬黜赵妍的旨意业已剪断了朝中卫道士们的舌头,纵然有人心有微词,也只敢暗自腹诽而已。

满朝文武除了王雨农、陈文远、徐文瀚等几位负责操办的宰辅重臣。仅有福王、越王与秦公等三位来宾。除此之外群臣无一到贺。出人意料的是,尚未回京的宁王与康王竟然都差遣各自王府的管事主簿送来了十万两银子的贺仪。好歹赵妍与两位皇子是一父同胞的兄妹,

屈指可数的几个来宾之中秦氏父子算是指定赞助商,宁王与康王和福王与越王叔侄俩都是直系亲属,杨致思量不宜推拒,便悉数笑纳了。

杨府老太爷杨炎再怎么爱热闹。也知道皇帝这个不是亲家的亲家不是那么好认。连日以来只窝在房中甚少露头,百无聊赖的纠集几个家仆斗牌解闷。婚礼当日,也有几个好事的街坊泼皮试图仍如杨致与沈玉大婚之时一样前来凑趣贺喜,杨炎连眼睛都不眨的就叫门仆打他们趁早滚蛋。

尽管是迟到的婚礼。总归是一场堂而皇之的婚礼。几位核心主角早有不用言传的默契,只要打上了“明媒正娶”的幌子,对婚礼的规格排场如何似乎都不太讲究。新郎官杨致脸皮向来不薄,无非是为未婚先予且同居履行一下候补手续,使既成事实在明面上合法化。大腹便便的新娘赵妍的心愿,无非是在杨家有个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分。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与梅妃脚下的台阶,陡是陡了一点可总比没有强吧只…一

婚礼看似的单隆重,实则无论粉墨登场参与其中者,还是缩头缩脑小心观望的看客们都耗费了不少的脑细胞,不管怎么说总算波澜不惊的如期举行,圆满收场。

老爷子杨炎数日之前对宝贝儿子曾言:皇帝赢了,不就没你什么事了吗?的确如此。然而瞎子都看得出来。这绝对只是暂时的。婚礼的胜利举行,对杨致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所有的人眼睛都盯着皇帝,唯独他不需要。

现在虽然皇帝心忙事多。一时用他不上,但一旦腾出了脑子腾出了手。就会找上门来。因此杨致乐的趁着这个难得的短暂空隙,安心享受早应过期了的新婚燕尔的蜜月。

随后几日中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禁军大将军周挺麾下那几位品衔不高的心腹将佐王文广、严方、张安、韦志高得以升赏重用,随同杨致至潢关迎驾的张得胜、王彪、刘当、朱大为、罗英、陈准、胡智雄、肖刚、郭锐、钟涛等十名校尉一律特旨擢升为禁军偏将,杨致答应两万迎驾将士的赏抚饷银也足额到了位。

对原本在禁军混得不尽人意的十名校尉来说,越级擢升已经是祖坟冒烟得了天大的彩头,居然还额外了一注不小的横财,对给了他们升官财两不误的机会的杨致能不感激涕零吗?赏抚饷银因为飞虎侯早已想办法“垫付”兑现,当然要还给他老人家。借送还银两之机。尖不得要自肺腑的感激飞虎侯的知遇之恩。

不想杨致钱是收下了,人却一个都不见。杨致从未怀疑过皇帝该大方时绝不吝啬的度量,但也从未怀疑过皇帝的好记性和不逊奸商的精明。客串了一回领兵迎驾的大将军。非但有数十万两现银早已落入腰包。还敲来了一个价值四百万两的粮行。他对这样的报酬已经相当满意了,何必贪得无厌呢?是以一转身就毫不犹豫的把银子又献给了皇帝。银子一文不要,人一个不见,只为与皇帝两相省心。陈文远与王雨农都是历经千锤百炼了的国宝级重臣,遵照皇帝的旨意迅填补了太子与卫肃倒台后的空缺,担起了署理举国日常军政事务的重任。二人是伺候了皇帝数十年的老搭档,自然驾轻就熟。即便如此,二人毕竟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几乎每日都忙得两眼黑。

太子篡逆未遂堪称大夏开国以来天字第一号重案,徐文瀚受命主审。显然半点都不比两个老头儿轻松。

太子一党妄图篡逆事实俱在,案情并不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