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1/4页)

昧丝拥茸盼胰ヌ�桑�

仅凭妻儿老小尚在长安,便不容杨致过分犹疑。与薛青云密议两日,于四月十四日一早启程返京。

五月初三日,杨致抵达长安城外。虽仍是一如往常似的单人独骑,但距皇帝下旨贬黜徐文瀚已近一月,也不急在这一时。随便在路边的酒肆吃过午饭,杨致还是决定依照大夏官制朝仪,先去灞桥官驿露脸报到。

灞桥驿丞迎来送往的王公显贵、高官重臣多了去了,孰轻孰重的眼色还是有的,当下不敢怠慢,即刻遣人禀奏皇帝。

皇帝得报,没好气的道:“时至今日,朕就没见这厮怕过什么事,怕过什么人!如今倒好,装模作样的,莫不是怕朕给他下套么?几年不见,真是长本事了!”

贴身内侍马成不难听出,皇帝的怨言中满是醋意。因为不得不承认,杨致确实是长本事了。托杨致照拂的十个本家子弟,如无意外应是此生无忧,马行与马周或可为马氏一族光宗耀祖。

马成见皇帝一时没了下文,小心的提醒道:“皇上,前来禀奏的驿卒尚在宫门外侯旨。”

皇帝疲倦的挥手道:“罢了,罢了!这厮是个能人也是个狠人,撇下老父娇妻幼子,一走就是三年未归。朕开口问他要银子,从来一文都不曾短少。既是回来了,朕也放心了。谨小慎微总无坏处,朕不怪他。去告诉杨致,明日一早入宫觐见。”

马成领旨而去之后,皇帝不禁泛起一脸苦笑。

不召而归,乃是人臣大忌。杨致精明过人,岂能不知?这也确实是皇帝专为杨致设下一个套。御史言官以此为由上奏攻悍,无论是老皇帝还是继位新君,都是一个问罪的借口。这样的借口对杨致原本无关痛痒,可他偏偏就不肯让你如愿。

管不住他了。但几时又曾管住过他?毕竟是如约回来了,以后还是与这厮直来直去吧!省得大家都累。

————————分割线————————————————

ps:年末了,又是周末,又是洋节。。。真的有点忙。见谅!(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337章 奏对(上)

不召而归,单人独骑。不说随从仪仗,连正经的官服都没穿。这副德性的回京高官,灞桥官驿还是头一回接待。杨致安心在官驿住了一宿,次日一早神清气爽的入宫觐见。

皇帝喟叹管不住杨致了的同时,回想于这些小节方面玩心眼下套,确实做得过了。莫非真是老糊涂了不成?

长安城内一如往昔,繁华喧闹的背后,尽显平静与祥和。起码可以看出,目前朝局稳定,皇帝暂时无恙。或许是这几年心无旁骛的缘故,杨致远远望见耸立的宫墙,心中并无多少感慨,直觉得一切仍是恍如昨日。

轻车熟路的来到御书房,见到皇帝稍一愣神,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竟是:“皇上,您老了。”

时隔三年不见,皇帝的确老了。身形远不如从前健硕胖大,脸色不再泛着异样红润的光泽,反而显得有些晦暗憔悴,须发皆已花白。

“致儿来了?赐茶,赐座。”皇帝晒然一笑,语带双关的道:“记得是武成二十五年的正月初三日?朕在秦府后花园初次见你时,你还是一个略显稚嫩的少年。如今你也长大了,朕能不老么?”

我“长大”了,难道让你很不爽么?杨致淡淡笑道:“日月流逝,光阴荏苒,新老交替。天道循环,周而复始。皇上务必保重龙体,切勿过于伤怀。”

皇帝昨日还在慨叹只能与杨致直来直去,事到临头,实际上是皇帝职业病又不自觉的发作了。醒了醒神,冷厉的吩咐道:“马成,朕与杨致奏对之时,若未相召。任何人不得叨扰。但有违者,立斩不赦。”

尔后默然片刻,颓然叹道:“致儿,朕非但老了,而且病了。朕的身子骨自己清楚,朕病得很重。近一年来。时常感觉头晕目眩,半身作麻,有时昏沉嗜睡,有时彻夜难眠。尤其是今年开春之后,已数度突然晕厥不醒,无端言语不畅、行动不便乃是常事,且发作日渐频繁。只是朕一边严密封锁消息,一边倚靠汤药与针灸才得以勉力支撑。老实说,朕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杨致心知肚明。皇帝的是因心脑血管疾病加上劳累过度引发的中风症状,且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随时可能要了他这条老命。想要完全治愈,已是绝无可能。如能彻底放下国事,安心治养,或可多活几年。但要皇帝在这个时候撒手放权,谈何容易?

一时不知该如何宽慰,只得直接问道:“那皇上有何打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