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部分 (第1/4页)

,我们有三十七万人可以马上回国参战,上将,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外蒙方面军中挑出几个最精锐的集团军,带他们回国,狠狠的教训北约联军!”

图门烈索夫又愣了一下,叫:“元帅,这不行!仗是我打输的,投降的耻辱应该由我来承受,不应该由你来背黑锅!”

阿赫罗梅耶夫摆摆手,说:“有些事情虽然不光采,但是总得有人去做。上将,你指挥外蒙方面军长驱直入,兵临北京城下,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即便是现在陷入绝境,也无损你的威名,我们需要一个无畏猛将来鼓舞士气,指引苏联前进,这是国家的需要,我这点名声与之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你明白吗?”

图门烈索夫哽咽着说:“元帅······”

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示意他不必再说,用手指敲击着桌面,说:“华军已经接管了战俘营,战俘人数也统计出来了,三十七万八千七百七十七人,也就是说,我们除了伤员之外,还有三十七万八千七百七十七名将士可以马上回国,撤军将在今晚开始,华军会全程配合。当然,这接近三十八万人的名额不能全给外蒙方面军,阿穆尔方面军要了一半。上将,你看把哪几支部队带回去好些?”

图门烈索夫很是为难。作为方面军的总指挥,他当然希望能将这些已经筋疲力尽的部队全带回苏联去,让他们免受苦役之苦,但是这不可能,华军只给了三十七万八千人的名额————早知道这样就多抓二三十万俘虏了,操!这些名额阿穆尔方面军再分走一半,留给他们的就很有限了。不管哪些部队留下来,都是很不公平的,大家都在这里浴血奋战,苦苦坚持,每一支部队都流了太多的血,凭什么你们能回去,我们却要在这里服苦役?他必须在外蒙方面军里挑出最具有战斗力的那一部分带回去,这很残酷,但是必须这样做。

“第五近卫集团军、第13合成集团军、塔曼斯卡亚坦克第四师、坎捷米罗夫卡摩步师、哈特琴斯克摩步师······”上将艰难的吐出一个个番号。

这些都是打得最好、最苦、最坚决、战绩最辉煌的部队,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微微点头,表示同意。但是这样一样,名额就用去了大半了,剩下的怎么办?

乌兰诺娃突然插嘴:“把这些部队的后勤人员留下,回到国内再从预备役里抽调这方面的人员补充过来,我们只带走一线作战部队!”

两位老军人眼睛一亮,对啊,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一支部队看起来规模庞大,一个师一万多人,挺吓人的,其实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并不超过一半,还有一半是负责为战斗部队提供后勤、通信、情报等各方面的支持的,后勤占了大头————连后勤都没法保障,这仗还打个屁啊!通信、侦察、参谋方面的人员可不能留下,这些人才比普通士兵更具价值,必须带走;后勤运输、管理、调度这些人员留下来是没有问题的,回国之后他们将在本土作战,有全国老百姓支持,后勤问题将不再那么严重,对,留下他们!

乌兰诺娃迟疑了一下,接着说:“还有,把乌克兰、格鲁吉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蒙古等已经宣布独立的国家的士兵通通留下,既然他们已经抛弃了苏联,就别怪苏联抛弃他们了!”

阿赫罗梅耶夫缓缓点头:“确实如此······这些部队就算带回去也没用,他们根本就没有为苏联而战的心思了,浪费名额而已!”

划掉这两项,可供利用的名额也就大多了。后勤人员划掉,已经宣称独立的国家的部队划掉,所有军官的副职通通留下————跟华军一样,苏军的机构也有些臃肿,一个正职往往配好几个副职,而担任这些副职的又往往是一些凭关系塞进来的,没多少真本事,带他们回去纯粹是浪费名额。飞行员、装甲兵、炮兵、侦察兵、通信员、医护人员、作战参谋、一线部队则必须优先考虑,这样子挑下来,十九万人的名额,似乎已经足够他们把外蒙方面军的精英全部带走了。

出人意料的是,乌兰诺娃坚持要带走所有车臣士兵————此时外蒙方面军中的车臣士兵大约有一万两千人,通通带走,这让阿赫罗梅耶夫和图门烈索夫都颇为意外。乌兰诺娃说:“必须这样做!不能把这些车臣士兵留在华国,否则华国很有可能会将他们武装起来送回俄罗斯,不断的为他们输血,让车臣变成苏联的泥潭······”至于把这些车臣士兵带回去之后怎么处理,她没说,但是阿赫罗梅耶夫和图门烈索夫都能猜到,这一万两千名车臣士兵怕是没有机会活着下火车了。残酷吗?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是苏联必须这样做。苏军之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