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1/4页)

遇名师指点,将这许多规矩一一纳入心中,又一一忘却,琴音一起,如战士闻鼓,琴音再起、三起,草民心中已在浴血奋战。待到人声一响,草民如战士闻金,舍兵退后,绝无眷恋。”

韩孺子赞道:“好一个‘心艺’,非学琴如此,各行各业莫不如此。进可攻,退可守,身处其中时心痴若狂,置身其外时形同陌路。”

张煮鹤拨琴数下,颇有喜悦之意,张琴言也拨挑琴弦,她一柔弱女子,却奏出慷慨之志。

韩孺子原本只是闲聊,兴致却越来越高,“空音曲为何唯独对朕影响如此之大?”

“空音曲精奥之义在一‘空’字,因人而宜、因心而变,陛下身为至尊,心怀天下,急欲有所作为,因此初听曲时,会有飞升之感。陛下一路巡行,所过之处万民敬仰,平乱、劝农皆有所成,陛下心事渐稳,再听此曲,应该无所感动,静心而已。常人无陛下之志,自然也无陛下之心境。”

韩孺子觉得自己早就该找张煮鹤聊聊。

“如此说来,空音曲未变,朕的心境却变了。”

“万变不离其宗,皆是一个‘空’字,请陛下再听此曲。”

张氏父女同时抚琴。

韩孺子有意放松心境,听了一会,渐觉心事凝重却不沉重,那是一种胜券在握的自信,他很喜欢。

正因为如此,琴声被打断时,他感到愤怒。

“我要见陛下!我知道陛下还没睡,耽误大事,你们负得起责任吗?”

张氏父女只能停止。

“让他进来。”韩孺子大声道。

崔腾笑呵呵地进屋,对跟进来的张有才说:“早跟你说过……唉哟,张琴师也在,琴言姑娘别来无恙。陛下真有闲情逸致,夜里听曲,也不叫上我,一边喝酒、一边听曲才有意思……”

“崔腾,你有何事?”韩孺子问道,心中怒意渐渐消散,对他来说这也是“心艺”,听到崔腾的喧哗就该撤退。

崔腾看到张煮鹤也在,放心不少,上前几步,说:“我也是刚想起来,下个月初七是皇后的生日,陛下有准备吗?妹妹很在乎这种事……”

“皇后的生日是五月十五,还有一个多月呢。”韩孺子冷冷地说。

崔腾一拍脑门,“瞧我的记性,我给记错了,那下个月初七是谁的生日?”

“崔腾,你又喝多了?”

“没有没有,今天一杯也没喝。”发现自己的借口太烂,崔腾有点害怕,急中生智,说:“其实我来,是要建议陛下巡视城墙。”

“为什么?”

“因为……因为匈奴人可能会打来。”崔腾认真地说,想不出别的理由。

韩孺子盯着崔腾看了一会,“好,你去备马,随朕一块巡城。”

崔腾后悔不迭,早知如此,他应该找别的借口,可是瞥了一眼低头的张琴言,他又觉得值,“是,陛下,我这就去……”

崔腾跑出去,琴师父女也告辞,张有才送行之后回来说:“陛下真要去巡城?”

“反正也睡不着,北军初至,主力尚在路上,我的确也有一点担心。”

张有才在心里痛斥崔腾,众多卫兵起床之后,也都埋怨崔腾。

崔腾自己不知道,高高兴兴地骑马陪着皇帝出王府、登城墙,东海王没跟来,更让他高兴。

所有人此时还都不知道,崔腾今晚立下了大功。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夜袭晋城

北方的夜晚还剩几分寒意,身上的披风呼呼作响,韩孺子双手按在墙上,望了一眼远处的军营,那里的灯光很少,好像是座只有十几户人家小村子,却能给迷路的旅者带来起死回生一般的希望。

夜风吹在脸上,韩孺子一动不动,所谓巡城只是借口,他想出来走走,琴声固然能在心中引起慷慨悲凉之意,但是只有真正走出房间,才能对“慷慨悲凉”有切肤之感。

崔腾躲在墙垛后面,他约了几位好友打算夜饮,现在计划全被打乱了,“北方真冷,陛下去过临淄吗?”

“应该没有。”韩孺子出生在东海国,离齐国都城临淄不算太远,但他不记得自己曾经去过那座城。

“几年前我去过一次,临淄可是个好地方,要说城厚池深,肯定比不上京城和洛阳,可城里一多半地方都是商铺,半年也未必能逛完。洛阳出歌伎,临淄产舞伎,啧啧,那身段、那舞姿,美得能让人连手里的酒都忘了喝。”

崔腾裹紧披风,脸上红扑扑的,真像是喝了一坛好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