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 (第1/4页)

容化民示意崔腾随自己到外间说话。

四名卫兵也进屋了,崔腾又被带到四人身前,他感到不妙。

容化民稍稍提高声音,“御医以为,陛下虽有好转迹象,但是受惊过度,只怕心思有些糊涂了。”

“不可能。”崔腾斩钉截铁地说,“陛下胆识过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怎么会‘受惊过度’?”

容化民嘘了一声,然后道:“陛下记得你的名字,想必是对一事不解。”

“什么事?”

“你为什么会与刺客勾结?”

崔腾大惊,声音一下子提高了,“我没有!你诬陷!陛下绝不是这个意思!”

“这是唯一的解释。”容化民冷冷地说,一挥手,两名卫兵上前,按住崔腾的肩膀。

“这不是真的,我也是被骗者。”崔腾哭着说,没有反抗。

外面还是那么冷,崔腾却已经感觉不到,既委屈又害怕,真觉得天塌了。

他没有被送回原来的房间,而是来到一间牢房里,这是囚禁宫人的地方,条件比外面真正的牢房要好得多,对现在的崔腾来说,却无异于地狱。

他躺在床上一会哭,一会自言自语地辩解,一度想要自杀,可屋子里连桌椅都没有,死路不通。

迷迷糊糊地他还是睡着了,将薄被尽量裹紧一些,梦里全是从前的繁华。

被推醒的一刹那,他吓坏了,脱口而出:“别杀我。”

“陛下让我给你捎句话。”

崔腾一下子坐起来,听声音是名女子,似熟非熟,“孟姑娘?”

“皇帝说,他需要你受点苦,忍耐一下,不会太久。”

崔腾呆若木鸡。

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荐储君

韩稠人已经悄悄出城,一个消息又将他拽了回来。

皇帝醒了,但是并未恢复正常,反而变得痴痴呆呆,只会说“崔腾”两个字。

韩稠一开始不信,直到消息接连传来,他决定冒险回城,至于中间不在的这段时间,就对外声称自己得病了,刚刚好转。

慈宁太后的懿旨已经在家放了一整天,韩稠还不敢立刻进宫,派人进宫,再次告病,表示只要能起床,明天一早就去拜见太后。

接下来,他派人与更多的消息来源接触,几乎所有来源都言之凿凿,声称皇帝确实糊涂了。

最终让韩稠完全安心的是宰相申明志到访。

昨晚早早就“卧床休息”的申明志,今日却在天黑之后主动前来登门,韩稠明白,这是风向又变回来了。

两人密谈到半夜,申明志告辞的时候,韩稠送到大门外,亲自掀开轿帘,请宰相上轿,谦卑谄媚,表明两人合好如初,关系更进一步。

次日一早,宰相与宗正卿一前一后来到广华阁,没等太久,慈宁太后也到了。

即使已是半公开的消息,慈宁太后仍对皇帝的病情只字不提,召见两位大臣只是为了“预防万一”,“两位大人曾经推荐了三位储君候选者,说是要回去再做详查,如今可有结果?”

申明志秉承中立,对立储之事极少发言,韩稠上前回话,带着鼻音,好像病势还没有消退,“臣已仔细查过,三人当中临淄王曾被暂时立为皇储,后被取消,据说其母对此似有怨言,酒后放言‘朝廷大事怎能如此儿戏’,依臣浅见,临淄王不宜再立。”

慈宁太后点点头,大臣不会喜欢心怀怨恨的“准太后”,她更不喜欢。

“第二位淮南王,年龄、品性都合适,只是体弱多病,据闻入冬以来,淮南王已经两次召请御医,御医说,每年冬天都是这样,病倒也不重,就是无法根除。”

慈宁太后摇摇头。

“第三位是代王。前代王在晋城不幸殉难,留下子孙若干,嫡长子早亡,因此传位于嫡孙,获封不久,人还在京城,今年四岁,身体无恙,刚开学蒙,先生对其称赞有加。”

“韩宗正这是在推荐代王了?”

韩稠急忙躬身道:“一切要由太后定夺。”

慈宁太后长叹一声,“若是按我的意思,只要陛下还在,就不该选立什么储君,如今又有四名嫔妃同时有孕在身,以后总有皇子诞生,更不用急于立储。”

“太后所言极是,臣也以为没有着急的必要,所谓立储乃是下下之策、不得已之策。”

“可我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还要为宗室、为朝廷、为大楚着想,真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慈宁太后哽咽难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