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再加上上次大朝会之上,李弘旗帜鲜明的救下了裴行俭,更是让人疑心。

相信这一点李治也能够看得出来,所以才会对李弘有所警告。

而这次兵制的事情,则是完完全全是军方的事情了,如果由李弘出面的话,恐怕更会让李治起疑!

更何况此举会对军方带来相当大的好处,毫无疑问的是,皇家军事学院一旦成立,军方必然会承李弘的人情,到时候东宫和军方的干系可就真的撇不清了。

如果是平常还好,如今尚且有一个雍王殿下在一旁虎视眈眈,李弘却仍旧坚持想要插手军方事务。

着实不能不让戴至德替他担心。

“戴师放心,兵制改革之事,孤会交给英国公来主持,不会插手过多,对于军方之事,孤还是有分寸的。”

李弘却是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可……”

戴至德却仍旧是紧皱眉头,不过刚一开口就被李弘打断了。

“孤知道戴师在担心什么,父皇一向对军权把控很严,纵然是母后也从未插手军务,这一点孤心里很清楚,只是如同孤刚才所说,如今府兵制的确已经难以适应大唐,若是长久下去,我大唐的军队必然会糜烂殆尽。

孤既然位居东宫,又岂能因一己得失而不分轻重?”

李弘的口气不重,却带着淡淡的威严,让戴至德一愣,心中却是苦笑一声,这位太子殿下,终究已经不是小时候那个事事听从自己的学生了。

一时之间,神色不免有些黯然,只是黯然之中夹杂着一丝欣慰。

为君之道,岂能事事听从臣下?

而李弘心中也是悄然叹了口气,不是他想要伤这个老师的心,着实是这件事情不大合适和戴老头谈论过甚,所以用这种法子他也是颇有些无奈的意味……

第二百六十二章:私聊

没错,戴至德的担心很有道理。

但是李弘也有自己的想法。

的确,李治对于军权的把控极严,连武后也不敢染指,但是不要忘了,李弘和武后是不同的。

武后女主临朝,本就是借李治的权威,名不正则言不顺!

但是李弘不一样,东宫乃是国之储君,军政大事,东宫都应当习之,否则何以能够治理国家。

而且仔细想来,李治对于李弘和武后的态度一向是不同的,对于武后,李治给予充分的信任,将朝堂大事尽皆托付给她,甚至为了让武后站稳脚跟,还提拔了李义府和许敬宗来辅助武后。

相对于李弘,李治的态度就严苛了许多,虽然曾经数次令李弘监国,但是几乎没有替李弘培植过自己的势力,而且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是诸多掣肘,政令不经政事堂则尽皆不准。

和对武后的信任相比,可谓相差很大。

但是唯独有一点,李治对于李弘的培养,是全方面的培养!

最开始的时候,李治就有意让李弘习练武艺,也曾经派他到军队当中慰军,可惜的是,当初的李弘,身体孱弱,性子沉静,最是反感习武,而且接受多了炀帝穷兵黩武的言论,对于军队天生有一种抗拒的感觉。

所以这件事情才会一直搁置下来,李治对于李弘的态度,其实一直很明显。

这一点,从允准他建立东宫六率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李治下令,从禁军当中调拨军队组建东宫六率,又岂是一时冲动那么简单?

李治内心当中是希望,李弘能够接触军事,这样才能在以后处理好军方的事务。

只不过后来,军方和文臣的对抗让李治嗅到了一丝不安,所以才会警告李弘,让他把握好分寸。

现在想来,只要自己不过分的将势力渗入军队,李治也并非全然不许李弘接触军事。

不过这些话,已经杀鸡到了帝王心术的范畴,却是不大方便对戴至德说的,所以李弘只好用了一个不太好的办法。

戴至德愣了片刻,叹了口气说道。

“殿下心中有分寸便好,不过纵然是陛下那里不会计较,殿下可准备好了如何应付汹汹的朝议?”

就算李治那里不会说什么,这件事情恐怕还是阻力重重。

府兵制推行至今,早已渗透到了方方面面,若是要改革兵制,必然会触及到许多人的利益。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军方和文官势力的争斗一直在继续,毫无疑问的是,改革兵制对于军方的实力将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所以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