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但是这个老狐狸显然对情况把控的清清楚楚,站在原地像生了根一样,一句话都不说。

而唐临虽然算不上这里官位最高的,但是却是最受李治信重的,同时对于东宫也隐约有几分好感。

所以才敢在这种情况下说话。

“哼!吴良辅,把那份奏折读一下!”

眼见唐临出面,李治的脸色方才好看了几分,冷哼一声,开口说道。

而随着吴良辅略带尖利的声音响起,众臣方才明白了这份奏折的分量到底有多么重!

一时之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儿臣皇太子弘奏!”

奏折不长,所以不过片刻之间,吴良辅就已经全部读完。

众臣也终于清楚了皇帝震怒的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这份奏折的内容有些过于敏感了……

虽然奏折写的不短,但是通篇就只说了一件事情!

雍王殿下年长,应当之国!

自从上次皇后娘娘允准雍王殿下入朝参政的时候,众臣便都闻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而后来的事情,更证明了这一点!

雍王的步子迈的越来越大,虽然屡屡在太子殿下的手下吃瘪。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帝后的暧昧态度,已经让许多大臣们蠢蠢欲动,尤其是在见到雍王手中的强大势力的时候。

不过众臣同样明白的是,太子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

雍王一次次在太子手下败北,似乎也昭示着太子的东宫之位牢不可破。

但是几天前皇帝的一道旨意,却重新让局势发生了无比微妙的变化。

皇帝陛下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言语之间却似乎是在袒护雍王殿下,顿时让局势再次变得有些难以捉摸。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人,必然会对这件事情有所反应。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太子的反击来的如此快,来的如此凌厉,直接打在了雍王殿下的七寸上!

要知道,算起来,雍王殿下如今已经虚岁二十了,而前几天皇帝的旨意,又明明白白的替他赐了字!

不管怎么说,李贤都算得上是一个成人,而不再是一个孩子了。

那么按照制度,除了储君之外,所有的成年皇子都不能留在长安,而要前往封地之国!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这一招真的是把的很准,无论雍王的心中怀着怎样的心思,只要将他赶出了长安城,自然万事皆休!

“是谁指使你上的这道奏折?太子还将朕和皇后放在眼里吗?”

李治的口气很生气,这一点所有人都听得出来,望向太子的目光当中也就多了几分担忧。

虽然这一招看似甚妙,但是要知道,规矩毕竟只是规矩。

事实上,从大唐建国开始,这个规矩就没有执行过,远的有当初的太宗陛下,不仅未曾之国,甚至曾经以秦王的身份兼任尚书令。

再近一些,李治的几个哥哥,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也都未曾按照规矩之国!

到了如今,武后和李治的几个儿子虽然都已经封王,但是却一个都未曾前往封地,当初也不是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但是都无一例外的被帝后驳回!

如今太子殿下重提此事,虽然算得上名正言顺。

但是看帝后的神色,就知道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百八十九章:局面斗转

宣政殿中的气氛莫名的变得有些压抑,如今众人都能看得出来,皇帝和皇后恐怕都是不愿意雍王就藩的!

甚至于皇帝陛下为了这件事情还如此的雷霆大怒,更是明确了他们的态度,一时之间,众臣的心中皆是各怀心思。

说起来,成年皇子就藩本是祖制,虽然一直未曾施行,但是如今太子将它搬出来,似乎也并非不可,至少,皇帝不应该如此震怒……

那么,难道说皇帝不愿雍王殿下出京,真是因为动了易储之心?

一想到这个可能,许多人的心中都是悚然一惊,只是这个念头生了出来,便难以再按得下去。

李弘能够感觉的道,大殿当中的许多人,目光都隐约有些复杂。

“父皇,儿臣不明白父皇此言何意?六弟既然已经成年,自然应该前往封地之国,这是皇祖定下的规矩,可有何不妥?”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太子竟然是这样一种强硬的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