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不过张昭却自顾自的说道:“老臣来到柴桑城中,却不想被人认出,数十位百姓将老臣团团围住,并为老臣送上‘万民书’,百姓们口口声声说,当今东吴,唯有仁公主可救,若仁公主不当东吴的主公,只怕东吴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诸葛瑾奇道:“长史大人,今主公虽遇刺身亡,但消息尚未公布出去,这些百姓们是怎么知道东吴会易主,还送上万民书的?”

张昭道:“子瑜说得甚是,这也正是老臣奇怪之处,这万民书,定然是在主公遇刺之前就在绸缪,百姓们是定然不会知道主公会死的,也便是说,此正是民意所向。”

张昭所说之话虽然牵强,但也多少说得过去,于是张昭又道:“万民书只是其一,老臣还听说了两件更玄乎之事,有人称,从河中捞起来一块先秦的石碑,在石碑上,竟写着‘女主生,东吴旺’的字样;另一件事,便是从数十头牛的肚子里,掏出来写着同样字迹的绢帛,这些绢帛上,全都写着一个‘仁’字!”

众人越听越奇,有人便问张昭:“长史大人,你说得如此玄乎离奇,这几件事,你有证据吗?”

张昭道:“石碑和绢帛之事,老臣实在不知真假,只是这‘万民书’是老臣亲自收下的,如若列位臣工有异议,倒是可以一观!”

说着,张昭就将万民书拿了出来,在众臣面前展开,只见这万民书上,密密麻麻的写着数千个名字,这些名字,自然就是东吴渴求仁公主成为下任主公的百姓写上去的。

在臣工们看了万民书后,张昭便向仁公主恭敬道:“公主殿下,此是天意,老臣虽不赞同女主当权,但天意难违,老臣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殿下传达天意,还请公主殿下以大局为重,暂代主公之位,保我江东基业,保我江东百姓!”

说着,张昭便向着仁公主跪了下去!

张昭乃众臣之首,他既然跪下去了,臣工们便跟着张昭一起跪了下去,杨林也有样学样,跪在队伍的末端。

“请公主殿下勉为其难,暂代主公之位,保我江东基业,保我江东百姓!”

众臣异口同声,声势浩大。

仁公主见状,也有些慌乱了,忙道:“列位臣工怎可如此,仁何德何能?”

仁公主像扶臣工们起来,但是臣工们死跪在地上,任由仁公主如何扶,他们就是不起来。

张昭道:“臣等恳请公主殿下以大局为重,如若公主殿下不答应担任主公之位,臣等就长跪不起!”

张昭说得真切,而列位臣工和张昭的想法一致。

之前众臣听了张纮之言,还稍有疑虑,不过在张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众臣再也没有疑虑,仁公主既然得到了两位老臣的支持,她就能够坐稳东吴主公之位。

仁公主见没有办法改变众人的心意,便又朝着杨林看了一眼,杨林也心领神会,对仁公主眨眼示意。

杨林此举正是表明,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仁公主后退一步,说道:“既然列位臣工如此抬爱,仁就不再谦让,暂代东吴主公之位,还请列位臣工继续为东吴出力,保我东吴万世不拔之基!列位臣工,请起吧!”

“谢主公!”

既然仁公主已经答应了担任东吴的主公,臣工们也不再久跪,便齐齐的站了起来。

经过了两个多时辰的朝堂议政,悬而未决的东吴主公人选,终于有了结果,孙仁公主成为了汉末乱世中唯一的一位女性掌权者。

这也正是杨林和仁公主密谋已久之事,不过在促成这件事的时候,杨林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第四十三章坦言

议政已毕,在张纮和张昭两位老臣的支持下,臣工们认同了孙仁公主成为东吴新任主公的决议。

臣工们告辞,杨林也并没有留下,而是随着众臣离开了朝堂。

在朝堂外,张纮正等着杨林,杨林心领神会,便随着张纮来到了一处僻静地点,周围并无旁人打扰。

张纮这才开口道:“杨兄弟,老臣对你和仁公主,已经竭尽所能,今日仁公主当上了东吴的主公,但这只是开始而已,主公之位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东吴日后的气数,你与仁公主何去何从,就要看你们自己了!”

“还请张大人放心,不才一定尽心辅佐公主殿下,力保江东基业!”

杨林在张纮面前,显得格外的谦卑,这自然是因为张纮的资历在东吴诸臣中最老,也因为杨林曾在张纮面前袒露心声。

张纮虽是老臣,但长久患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