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诸葛瑾依旧不说话,对杨林所言不置可否。

杨林见此情况,便狠下心来说道:“诸葛先生,话既然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了,不才也只能明说了,不才送地图给刘皇叔,再让商人与刘备互通有无,所为之事,便是天下!荆州只是一个小地方,不才向诸葛先生保证,不出三年,定让刘备将荆州之地拱手相让!”

杨林夸下海口,鲁肃和诸葛瑾都是一惊。

鲁肃道:“杨大人,荆州之事,需从长计议,若事不可为,便不用勉强,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他又怎么会将荆州拱手相让,纵是率兵去取西川,他也会留强将镇守荆州的,我东吴想要取,只怕没那么容易。”

鲁肃话刚出口,便忽觉不对,因为杨林既然已经和刘备签了互不侵犯的协议,东吴又怎可背信忘义,率兵攻打荆州呢?因此鲁肃实在不知道,杨林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诸葛瑾则道:“三年之内,让刘备将荆州拱手相让,这怎么可能?杨大人,你凭什么让他将荆州送你?”

杨林笑道:“子敬,诸葛先生,不才虽没什么本事,但是说话还是算话,不才定不会做那失信之人,因此,不才在这里向两位大人保证,三年之内,定让荆州划入东吴的领土!”

诸葛瑾道:“杨先生,口说无凭,既然你说三年之内会取荆州,那么若是取不了荆州,又当如何?”

杨林坦然道:“不才做事,向来信守承诺,今日不才就在两位大人面前将性命押上,若是三年之内,荆州还在刘备手中,那么不才这条命,就交给两位大人处置,如何?”

此言一出,鲁肃和诸葛瑾面面相觑,为了一句不知道是否能够实现的承诺,杨林竟然敢将性命押上,可见他对于取荆州之事,的确是胸有成竹。

而诸葛瑾听了杨林的话后,也对杨林再无怨言,道:“杨先生何须如此,既然杨先生以性命相赌,那么在下也在此处立誓,若是三年之内,杨先生将荆州纳入东吴领土,那么在下之后,便以杨先生马首是瞻,绝不食言!”

短短的一席话,使得刚才还格格不入的两人,瞬间成为了莫逆之交。

第十四章丰收

杨林回柴桑,便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张纮托人来告知杨林,他让自己帮的忙已经帮到了。

播种下去的番薯,大获丰收,其产量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除此之外,番薯的味道特别,深得农人喜欢,而番薯的种植,不需要在良田里播种,在土地贫瘠的山里也能够播种,也就是说,番薯的种植,不会占用到现有的耕地。

张纮也是明白事理的人,他知道番薯的种植成功,对于东吴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东吴的百姓吃不饱肚子了,民心稳定,正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所必须的条件。

既然番薯种植成功了,那么接下来,究竟是将番薯销往江北一带,还是收进自家粮仓?

若是平日,杨林一定会亲自去张纮府上,与张纮面议此事的,但是现在杨林事急,便只能嘱托前来传信之人,道:“请告知张大人,收获的番薯,只能分与东吴百姓,或存于府库,不可对外销售。”

在讲明了之后,杨林便径直进宫面前孙仁。

孙仁在书房接见杨林,并屏退左右,只留杨林一个人在。

杨林道:“仁,此去荆州,我已经让刘备签了协议了,现协议在此,从今往后,刘备便会被我东吴牵着鼻子走了。”

说着,杨林将签好的协议拿到了孙仁的面前,又将印玺还给了孙仁。

孙仁苦笑道:“杨林,当时你对我说,要将西川的地图送给刘备,又要和刘备签什么和平的协议,若是被诸将知道了,只怕会扒了你的皮,不过我却是知道的,你所做的事虽然怪异稀奇,不可理喻,但是每一次,却都会受到奇效,因此这一次,我也就顺了你的意思。”

无论是送地图给刘备之事,还是与刘备签协议之事,都是杨林事先告知孙仁的,若非如此,孙仁的印玺也不会在杨林身上。

孙仁又道:“只是,我并不知道,东吴究竟靠什么去约束刘备,仅仅靠这两张纸吗?以刘备的为人,若是协议对他不利,他是不会遵守的,到时候,只要翻脸不认便可以了。”

杨林笑道:“仁,协议中的内容,都是对刘备有利的,纵然是他的军师诸葛亮,也只能从协议中看到有利的一面,不过,正所谓福兮祸所依,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好处,在刘备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时候,他便已经掉入东吴的圈套之中了,到了那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