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乐进、李典两将都觉其中有诈,但是张辽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看东吴来人的态度,实在不像是有什么陷阱的样子。

于是张辽决定自己一个人出城,虽然乐进、李典阻止,但是张辽只是道:“二位将军,我若闭门不见,只怕损了丞相的威名,现在对方只有两人,我倒是不怕他们的,若我真遇到了不测,还请两位将军代我守城,不可让东吴士兵攻入合肥城一步!”

张辽安排妥当了,便骑马出了城。

张辽一出城,城门就立即紧闭,张辽策马缓缓来到了杨林面前,问道:“阁下说有事对我说,请问一下,究竟是何事?”

甘宁看着只身出城的张辽,技痒难耐,这些日子以来,他与张辽数次单挑,都是落于下风,甘宁心有不甘,总想着有朝一日要在武力上胜了张辽。

如今和谈在即,只怕今后,再无与张辽单挑的机会,所以甘宁手痒,想和张辽再大战一场。

不过此次,却是有重要的任务在身,因此就算甘宁想要动武,却也克制住了自己。

杨林笑着扫了张辽一眼,不愧是五子良将之首,果然威风凛凛,只可惜,这样的将军,却并没有为东吴所用。

当然,杨林并不在意一位强将是隶属于谁的麾下,因为在他的战术里,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将领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

杨林在马上,对张辽微微一拜,说道:“张将军,在下此次来,是因为受了主公的密令。今我军与你军在合肥对峙,双方虽互有胜负,但合肥城固若金汤,我军若再攻下去,只怕会两败俱伤,到时候,东吴与曹丞相,只怕会成为其它豪雄的盘中餐。我主仁慈,不想再看见双方士兵的死伤,因此,主公便命在下来与将军和谈,双方划定界限,互不侵犯。”

第三十三章谈判

张辽听得诧异,东吴军队进攻合肥,双方互有胜负,相持已一年有余。

可是为何,东吴却在此时此刻派人来和谈,难道说,是东吴的后方不支,已经无法补给前线的粮草了?

可是无论如何,和谈是当下曹军最想要的结果,曹军在合肥就这样耗着,已经使曹丞相不能够攻打西凉的马腾和汉中的张鲁以扩张势力,若是与东吴签订了合约,双方互不侵犯,那么曹丞相便能够腾出手去对付其它的豪雄。

张辽问道:“杨大人,东吴有意议和,也是好事,只是我曹军士兵,死在吴军手下的人不计其数,请问一下,东吴如何告慰我死去士兵的在天之灵?”

张辽所指的,可不仅仅是在合肥之战中死去的士兵,还包括在赤壁之战中,死于吴军诡计下的士兵们。

甘宁听得火冒三丈,我方已然来议和了,没想到,张辽这匹夫竟然这么不识好歹。

但是杨林却并不为所动,笑道:“张将军,我主仁慈,不忍两军士兵死伤,故而前来议和,相信对孙曹两方来说,议和都是最好的结果。如今曹丞相意欲平定西北,一定不想在东南方再受制约,议和之事,对丞相来说,必定是利大于弊,相信将军心中也很清楚,对于双方停战,将军定然是巴心不得的……

此次议和,我方诚心诚意,张将军也不必以需告慰死伤军士为名胡乱加价,如若张将军想要因是我方先提出议和之事而狮子大开口,乱谈条件的话,在下便会禀明主公,说曹军虚以委蛇,不值得议和,当与之拼得鱼死网破。”

杨林一副伶牙俐齿,说得张辽哑口无言。

诚然,议和之事,对于曹军来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张辽自己的心中也很清楚,站在曹军的立场上来讲,能与东吴议和,对于曹军是最好不过的,相信曹丞相也会如此想的。

张辽搬出了死去的军士,只是想己方在谈判的时候处于有利的境地,没想到却被杨林一眼就看穿了吗,因此张辽无言以对。

良久,张辽才道:“杨大人,事关重要,此事末将不能擅自下定论,还请末将禀明丞相,让丞相定夺。”

言罢,张辽便转身回城。

而这也是杨林意料之中的,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像和谈这样的大事,单单是在外作战的将领,恐怕是做不了决定的,此时,就算是张辽胆大包天,替曹操做了决定,只怕双方的协议生不了效。

于是杨林便和甘宁回己方营寨,等着曹军的消息。

又过了几日,曹操派来与东吴和谈的人到了,赫然便是荀彧!

要知道,荀彧可算是曹操的头号谋臣,曹操的诸多方略,都是出自荀彧之手,既然曹操派来荀彧作为和谈的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