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问题上每年一百万两银子的赔偿金也确实不算多,战胜国能如此地大度确实令西洋各国都非常的意外。 《泰吾士报》在评论这次中俄订约时说“毫无疑问,中华帝国有一个极为成熟的外交家,他们非常明白今天的敌人未必明天不是朋友的道理,过分的削弱俄罗斯只能让英、法的势力膨胀,对于帝国皇帝来说,他拿到了他所要的一切,也确认了中俄地所有边界,至少在一百年内,中俄之间将不会再因为长期模糊不清的边界线而发生纠纷了,对于帝国政府来说。 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

对于中俄签约同样兴奋的要算正在大规模扩军的美国总统林肯了。 正在被南军打得节节后退的联邦政府军让这位总统几乎开始怀疑这场内战到底参否取胜。 而此时始终对北方表示好感地中华帝国政府居然从俄罗斯人手里抢到了堪察加半岛,这样一来中美两国不就是隔着白令海峡相对的邻国了吗?至少退路是无忧了。 这总算让林肯心里有了底气。

整个世界都在等待中俄这场东北亚战争结果的半年里,王财可是一刻也没有闲着,从江西、广东进入云、贵、桂三省的帝**队毫不留情的镇压了几次天朝旧部的叛乱,在刺刀的威胁下,西南三省军队按期改编完成,像汪海洋,童容海这样只想在家守着万贯家财的西南旧将全部按中校待遇退伍,愿意继续在军中效力的则全部平级调用,原来的西南各级行政官员基本上都以副职留用,所有行政主官则全部由中央政府统一任命,石达开作为一方豪强出人意料地没有被委任三省省长,而是被帝国政府授予了“越北总督”一职,命令他率领119师李杰部一万余人赴越北平定朱衣点叛乱,并在平叛后代表帝国政府管理越北行政事务,实际上就是把越南北部纳入了中华帝国领土范围。

除此之外,随着国内局势地日渐稳定,向蒙、疆、西藏进军的计划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王财拒绝了总参地用兵方略,仍然认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应该用更为怀柔的办法来解决,基于这个想法,王财委派奕欣为专使赴内、外蒙各旗劝说这些蒙古王爷们归顺帝国,帝国政府将保证不触动他们在领地上的所有权力,同时派往西藏的特使也带着帝国政府的优待条件面见了**、班禅,提出“尊重教权,尊重民权,尊重地权”的三项原则,保证只要西藏效忠中华帝国政府,那么帝国政府将在军事、财政上给予支持,并且不干涉西藏宗教自由,保证封建土司对传统土地的所有权,保证封建土司对统治人口的管辖权。

在西藏问题上王财其实是犹豫了很久,主要让他为难的是是否继续承认封建土司、活佛对西藏土地、人口的权力。 如果继续承认这种落后地社会体制,那么无疑他将无法在西藏顺利的推行帝国的各项改革。 但如果不承认,那么和平的统一西藏根本就是一个幻想,西藏的农奴们虽然受尽了剥削,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对于这些剥削他们的土司和活佛却相当地迷信,如果这些土司、活佛站到了帝国政府的对立面,那西藏地下层百姓十之**也会站到政府的对立面,那样统一西藏就只能用武力来解决了。 而打西藏可远远要比出关作战难得多,不仅仅是高原气候的问题。 更多的是王财对于这种掺杂着宗教因素的战争非常担忧,他清楚的记得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其血腥程度简直让人不忍回顾,因此琢磨了很久之后,王财最终还是做了让步,以不触动西藏贵族特权为代价,在形式上先完成国家统一,至于改变西藏地社会结构可以等将来向西藏输入先进文化的办法来解决。 与其自己强行改变,还不如让接受了新思想的西藏老百姓自己由下而上的推动社会革新,等到社会条件成熟之后,自己只要稍稍的助一把力,就很有可能达到今天要用数万条人命去换的同样结果。

与政府为和平解决蒙、藏问题所不同的是帝国政府在新疆问题上的强硬,帝国政府严辞要求在新疆各路叛军放下武器,归顺帝国政府,之所以在新疆问题采取如此强硬地政策。 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新疆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块被切得四分五裂的蛋糕,回族、维吾尔族的各路叛军都打着圣战的旗号不断互相攻杀,在中亚浩罕汗国的支持下,境外地大小和卓后裔也潜回新疆组织多起叛乱,甚至在乌鲁木齐、伊犁、库车、和田、喀什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叛乱政府,最让王财不能容忍的是。 在帝**队与俄罗斯在关外血战的时候,这些叛军居然还纠集东进,一度攻到嘉裕关下,若不是甘肃驻军奋起反击,在安西州重创叛军,这伙人还真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要打到京师了!

因此帝国政府很快组建了新疆平叛大军,集中了驻防山西的14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