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1/4页)

�O碌娜�强词椤6�话闶孔樱�刻炜此母鍪背揭丫�闶欠浅G诜艿牧耍�胀ǖ囊簿土礁鍪背阶笥遥�炼璧陌敫鍪背揭簿醯枚唷�

马孚听得,心中骇然,而袁熙则是惭愧不已。他本想向曹植请益,求一些捷径,不想人家一天就看八个时辰的书,反观自己,每天也就半个时辰多点,好的时候也就一个时辰。每天就有八倍以上的时间差距,曹植学一年等于自己学八年,其如此年岁便有如此高的成就,并不是侥幸得来的。

事实上曹植并没有骗他们,作为拥有成人的灵魂,曹植很清楚学习的重要xìng。加上这个时代,娱乐业极度贫乏,不要说那些高科技娱乐,就连看戏那些也没有,最盛行的娱乐便是蹴鞠、投壶之流。这些东西,曹植玩一会便厌倦了,况且他也不是好动之人,平日除了看书,确实没有东西可做。

而曹植本来就有前生记忆的功底在,重生之后也不消等开灵智,直接便可读书。数年下来,每天八个时辰,就算再蠢的人也能读出些学问来,更遑论是曹植此等聪明人了。曹植重生之前有一个西方科学报告曾经说过,一个人想在一个领域取得不低的成就,必须在那个领域学习至少一万个小时。这个学习不包括后期的复习等等,只限于接受新知识和理解新知识,其中可能因为人的智愚问题,时间上有所浮动,但一万个小时可算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界限。

如若按照这个理论,曹植重生前那些不算,来到汉末读书开始计已经有三年,三年每天皆用功十来个小时,早就满了一万个小时了。只不过中国的知识不似西方那样分门别类,而是全部hún杂到一起,故此虽然用功了三年多,曹植也只能算是初入殿堂罢了。

不过仅仅这样,都已经足够将不少人抛在身后,而再加上前生的记忆,就足以跟那些已经读书了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名士相比肩了。

听到曹植自己说出每天学习的时间,袁熙当即不再说话,他知道就算再问,也不可能再问出些什么来,学习一途,除了用功,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那边的马孚也暗暗感慨,而不消多说都知道,这个马孚便是司马懿派来接近曹植的三弟,司马孚了。这家伙也懒,随便将自己的复姓去掉一个字便当成了假名,不过他的名字在历史上确实不响亮,因此倒也能瞒了过去。

司马孚想不到曹植可以在最贪玩的年纪,静下心来每日读书这么多个时辰。再审视一下自己,也就这数年才开始发奋,而且用功时间也不如曹植,内心深处不由得升起了一丝敬服。

那边曹植见到两人脸上的异样,知道是自己吓倒他们了,于是笑了笑道:“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植不喜动,平日无事可做,只能看书来打发时间了。”

袁熙脸上lù出不自然的笑意,拱手道:“贤弟如此好学,为兄实在佩服。”

那边马孚也叹了口气道:“确实令人佩服不已。”

曹植被两人如此赞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恰好这时,掌柜领着人将酒菜果子都端了上来,正好冲淡了气氛。

接下来,曹植也不再纠缠于这个问题,便和袁熙、司马孚二人谈论些学问,还有一些写文章的心得。虽然曹植那《心术篇》是默写出来的,并非他自己所作,但并不是说他的文章写不好。以曹植现在的水平和见识,也能写出一些独特的见解来,只不过是没有那些享誉古今的大家来得精彩罢了。因此谈论起来,曹植绝对不差,一开口就听得不学无术的袁熙如堕云里,听着听着便没有了心思,只一个人在旁边吃酒。

倒是司马孚,学识不凡,跟曹植讨论起来热烈无比,偶尔说到一些对圣人之言的理解,因为曹植有一千多年的见识的原因,往往能说出超越这时代见识之言来,让司马孚觉得新颖无比。而曹植也觉得,司马孚在五经上有极为深厚的功力,比之一般的名士,还要胜过少许。要知道,中国数千年文化,核心便是五经,而两汉对于经学最为重视。

与司马孚交流完之后,曹植心中还暗暗感叹道:“这个马孚,如此学识竟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实在太可惜了看来,历史确实埋没了不少人才。”

曹植与司马孚虽然年纪有些差距,但一番交流下来,两人都觉得相见恨晚,同时升起了惺惺相惜之感。也怪不得二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曹植还是司马孚,平日里都是自己读书,曹植那边曹昂、曹丕等人学识不如他,双方没有共鸣,至于荀彧等,学问太深,只可请益。

一般学习,除了老师之外,与水平相近的人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途径。曹植身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