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过了一会,只听见袁谭安排的司仪又大声叫道:“袁尚公子、陈震先生……到”

袁尚此次,显然是有备而来,带着自己势力中的人一并到来,试图给袁谭一个下马威。司仪报的名字确实多,只不过曹植一听之下便发现,没几个在历史上留名的。最著名的,莫过于陈震了,不过这家伙后来跟了刘备,显然也不是跟袁尚一条心。

见到这一幕,曹植心中暗道:“论底蕴与能力,袁尚跟袁谭实在差太远了,不说老一辈,单说同辈中,袁谭便已经笼络了辛评、辛毗兄弟,而长年在军中也跟武将们关系融洽。若非袁绍心中偏向袁尚,他其实一点机会也没有。”

心中暗暗评价之余,那边袁尚却是已经跟袁谭针锋相对起来,只不过袁谭让辛评、辛毗二人站出来之后,袁尚立即便哑了火。借着走过来与曹植打招呼的机会,灰溜溜地和自己领来的人到一边落座去了。

如此一来,除了最前方的几个位置没有人之外,其余大部分人基本都到齐了。这里面以袁谭那里气势最盛,有辛评、辛毗两大名士伴在侧,袁谭可谓意气风发。除了袁谭之外,人数最多的当属袁尚一系,只不过他那边人数虽多,但大多都是些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身边的名士只有陈震一个。

文会这东西,若是要拼当然是拼文才了,而在未开始之前,当然是哪边的名士多,哪边的优势强了。袁谭和袁尚明争暗斗,河北上下早就心知肚明,只不过都没有点破罢了,此时中立派的人士也只当不知。

除了这两人之外,另外又分了几个小团体,其中一个便是曹植、郭嘉和司马孚三人,不过司马孚自动被其他人忽略了,他也乐见于此。而后便是高干、高柔兄弟,他们跟袁谭、袁尚皆有姻亲关系,对于他们的斗争并不参与,算是和稀泥的角sè。而后便是袁熙,他毕竟是袁绍的儿子,自然有世家依附,然却一个名士也没有,算是hún得比较惨。最后便是甄易和甄宓兄妹了,由于甄宓的关系,所有人对这对兄妹都lù出友善的笑意。

所有势力泾渭分明,曹植脸上还是一副淡然的模样。这里面虽然有不少名士,但他们都不以文才称世,而这次文会主旨是以文会友,凭他的文才,却是一点也不怕。

又等了片刻,却是听到司仪高呼道:“南阳许子远先生,河内司马懿到”

此言一出,众人不为所动,曹植心中却是急跳,暗道:“司马懿怎么也来了”不止曹植,就连郭嘉眉头也不自觉地皱了皱。

司马懿模样一点也没变,今天他是穿了一套蓝sè衣衫,跟在许攸身后而来。那边因为许攸的缘故,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司马懿却是目带深意地瞥了曹植这边一眼。曹植见到,心中当即凛然,暗道:“是司马懿这家伙出计要许攸带我来冀州的,如今他在此出现,按他本xìng必然有yīn谋”

而那边司马孚见到司马懿瞥来这一眼,心中当即升起一丝不安,暗叹道:“二哥已经准备好了吗?”想罢,目lù复杂之sè望了望身边的曹植。

许攸毕竟名声不是太好,众人相迎也是给面子袁绍,因此众人跟许攸都是虚伪地客套了几句,便由袁谭引他入座。至于司马懿,现在还是毛头小子一个,更是不会引起人的关注。

许攸揭开了老一辈名士到来的序幕,紧接而来的乃是荀谌。荀谌或许在历史上名声远不如他的从弟荀彧,但在这时代,只要是出自颍川荀家的名士,在士林之中地位都是极为崇高的。

这却是因为,颍川荀家乃是战国荀卿(荀子)的直系后代。儒家先贤,以孔丘为首,孔丘之后便数孟轲,而后乃荀卿。他们三位的后人,在两汉独尊儒术之后,一直以来在士林之中地位都十分尊崇,只看孔融便知。不过孔、孟两家,出的后人却不如荀家来得著名。而现在荀家名声之所以来得如此显赫,除了因为是荀卿后人之外,还因为荀彧、荀谌他们的祖父荀淑。

荀淑乃是汉桓帝时候的人物了,他为人品行高洁、博学广识,时人称之为“神君”。不过荀淑只是荀家显赫名声的开始,荀淑生有八子,便是荀彧他们的父辈了,当时人称“荀氏八龙”可见荀家名声之显赫。

“八龙”之后,荀家并非就此后继无人,荀彧一代,最先打响名声的乃是他的从兄荀悦,乃是当今有数的名士。只不过黄巾乱后,荀悦便回颍川归隐,而他年岁也比较大,如今已然年近五十,早就没有了再出仕之心,因此便留在颍川安心著书。

荀悦之后,当数荀彧和荀攸了,两人虽然差了一个辈分,但年岁却相近,加上现在曹植眼前的荀谌,三人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