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此言一出,坐在最前面的曹操当先出列,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臣曹操,有本启奏!”

听到这声音,最上面的刘协猛然打了个jī灵,浑身一震,睡意全醒。凝神望着曹操,小心地说道:“曹爱卿请讲!”

曹操直接抬头傲然地望着皇位上的刘协,大声说道:“臣以为,陛下年纪,当以读书为重。而圣人有言,读书当有良师益友,现在有孔少府为师,确实当得起良师。只不过臣以为,陛下身边尚缺益友,故臣以为陛下身边应有shì读!”

刘协闻言,心中一凛,但还是小心应付道:“那曹爱卿心中可有人选?”

曹操嘴角轻翘,lù出点点笑容,而这笑容被刘协看到之后,心也不由得跟着“咯噔”急跳几下。曹操不管刘协怎么想,直接答道:“臣子曹植,天资聪敏,乃是天下人公认的神童、才子。故此臣以为,shì读之最佳人选,非曹植莫属!”

曹操此言一出,群臣震惊,议论纷纷,顷刻间整个大殿便仿如菜市场一般嘈杂。不止群臣,皇位之上的刘协也惊呆了,昨天晚上,他还为日间让驳了曹操,而暗暗高兴。未料到一大早,曹操的反击便来了。安排自己的儿子曹植当天子的shì读,傻子都能看出问题来。因此曹操话音刚落,刘协的脸sè就变得异常难看,心中暗暗后悔昨日的冲动。

而曹操说完之后,也就住口,静静地看着群臣的反应,特别是看到刘协那极为难看的脸sè时,眉宇之间的喜意就更增添了几分。

见到曹操没有继续发难,刘协轻吐了口气,同时不住拿眼神往群臣之中的杨彪、董承、孔融等人身上猛看。此时群臣之中,他也只能依靠几人与曹操抗衡了。

只不过三人之中,为首的杨彪对于刘协投来的目光,仿佛见不到一边,假装在低头沉思。却是来到许昌之后,精明的杨彪已经察觉到不对头来。他自从董卓入雒阳之时,便已经在朝为官,又跟随天子到长安,再辗转到许昌。对于权臣,他已经司空见惯。在他看来,董卓、李傕、郭汜等人虽然手握重兵,然而施行暴政,加上有勇无谋,要对付他们,并非没有可能。

但现在的曹操却是与前面几位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首先曹操也是与之前几位那般一眼手握重兵,这是基础。但除此之外,其他情况却是截然不同。曹操施行的乃是德政,甚得民心,而且得到不少士人支持,其在士林之中威望极大。再者,曹操本人非董卓、李郭等人可比,他有勇有谋,要对付他,极为困难。

正是如此,才让杨彪有一种无力的感觉。而且斗争见得多了,杨彪的心也有点累,现在曹操不仅待他杨家不薄,还敬重有加。,

故此,在现在天子与曹操的对抗越来越jī烈的时候。杨彪并没有如以前那般,坚定地站到了刘协的一边,心中反而萌生了退意。

杨彪的异样董承和孔融等人并没有看出来,他们二人正在小声地商讨着对策。而那边支持曹操的一党和一些阿谀奉承之辈,已经跳出来大肆吹捧曹植了。仿佛曹植便是灵童托世,无所不能一般,这在刘协听来,可谓讨厌至极。心中对于曹植的印象,也是直线下降。

那边阿谀奉承之辈对素未谋面的曹植大肆吹捧,董承等人面sè也开始变得严峻,他们很清楚,若然还没有反对的声音,恐怕此事就要这么敲定了。

董承心中大急,然而他和孔融商量了许久,也没能讨论出哪怕一句的反对之言来。实在是曹植太优秀了,文章、诗赋都是绝顶,这方面孔融也不得不说一声惭愧。不仅如此,早前曹植建议推行的均田制,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让曹植的名声在百姓之中更上一层楼。绝顶的才华,加上仁德之名,让曹植担当天子shì读,确实是实至名归。

想到这里,董承不由得暗暗哀叹道:“若他不是曹孟德的儿子,那该多好!”心中虽然哀叹,但现实还是不得不面对,眼睛瞥过杨彪,董承却是出列道:“陛下,司空大人所提人选非常合适……”

董承此言一出,皇位之上刘协眼睛瞪得老大,一面不信。而曹操却是轻笑着瞥了董承一眼,暗道:“我儿出众,你们也挑不出半点不好来!”想到这里,曹操有一种想仰天长笑的感觉,只不过这里乃是大殿,他只能苦苦忍着。

只不过董承的话还未说完,他没有理会刘协的眼神,自顾自地说道:“司空大人之意却是好,人选也合适。只不过臣以为,只有一名shì读,却是有些少了。杨大人之子杨修,亦是天下少有的奇才,臣以为可让杨修与曹植,同时担任陛下的shì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