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故此,曹操一般不需要请动刘协这枚人形玉玺的情况下,都不会上朝的。没有曹操上朝,就算刘协和一众大臣再讨论得天花乱坠,也会被直接驳回。因而试过几次之后,其他大臣也干脆不参与讨论了,上朝成了走过场。

即便是曹操上朝,情况下差不多。除了董承、孔融会偶尔跳出来反对一下,其他人基本都是摆设,而他们说的最多的两句话便是“司空大人所言甚是”和“臣附议”。由此可见,朝廷的情况了。

今天曹操难得地上朝,所有人都知道又有大事要发生了,因而全部都屏气凝神,竖起双耳倾听。

见礼完毕之后,就见到皇位上刘协强颜笑道:“曹爱卿可是有要事启奏?”

曹操见得刘协如此上道,难得地对他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说完大步出列,高声说道:“陛下,数年前董贼窃国,其虽然已被王司徒剪除,然而董贼祸乱朝纲,让天下大乱。其中,董贼所私铸的五铢钱,内含铜极少,而且连‘五铢’字样亦无。当年董贼强行发钱,当成五铢钱交易给百姓,以致百姓损失惨重。如今董贼私铸的五铢钱还在民间流通,这影响极大,臣以为陛下当立即下旨,废除董贼私铸小钱,以拨乱反正!”

“这个……”刘协已经是颇有见识的人,一向以来,其都觉得曹操都是利用自己,没有为百姓做什么好事。这次却是不同,废除董卓私铸的五铢钱,实在是可以大大地增加朝廷威信。

不过刘协并未立即做决定,而是将目光投向董承和孔融。孔融乃是君子,默想了一下,知道此举对百姓有利,也没有如往常一般反对,出列奏道:“司空大人此举,当对百姓有利,臣附议!”董承本来还准备跳出来反对,但听见孔融出言赞同,当即收回了脚步,变成了沉默。

那边曹操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继而说道:“臣以为,当年董卓强行发钱,让百姓受损,臣以为可让百姓持这小钱,限三月之内,到各地官府等价兑换回朝廷所铸的五铢钱,以补回当年百姓之损失。若各地官府钱不足,可用等值粮物交换。”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这次连那些打酱油的官员,也议论纷纷。而原本支持的孔融,脸色变了数变,大呼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刘协这时也分辨不清,连忙问道:“孔少府缘何有此一说?”

孔融立即说道:“此诏下达,各地百姓必然蜂拥至官府兑钱。现在各地连连大战,早已非十年前可比。各地官府只怕难以拿出如此多的钱来与百姓兑换!”

曹操听着,接过话头,冷笑道:“本司空早已说过,若是钱不够,可用粮秣、绢帛等实物等值兑换!”

孔融连连摇头道:“这万万不可!如此多的废钱涌入,恐怕各地官府……”

这次未等孔融说完,曹操便怒喝道:“孔少府!你千方百计阻止本司空,是何用意?当年董贼强行发钱,让大量百姓损失惨重,如今只不过是让他们将废钱兑回来,还百姓一个公道,缘何不可!难道孔少府以为,官府强发废钱就是道理,百姓以废钱兑换钱物就不是道理?亏你孔文举还是一代大儒,竟为一己之私,不顾百姓死活!哼,本司空实在看错你了!”

孔融听得,哑口无言。这次曹操完全是站在道理上,孔融虽然明知道不妥,但一时之间还是想不出反驳之言。

那边曹操已然说得孔融无言,却是抬头望着刘协,大声道:“请陛下立即下诏!”

“这……”刘协闻言,望了望孔融和董承,见二人都没有话说,轻叹了口气,就要下诏。

就在此时,在殿外的许褚忽然带剑大步而入。见到这一幕,刘协以及群臣同时变色。许褚对此仿若未见,走到曹操身边,低语了几句。说完之后,就要转身离开。

见到这一幕,董承立即跳出来喝道:“许褚,你没有陛下旨意,竟敢带剑上殿?来人,速将此獠拿下!”只不过董承叫了几声,却是无人进来。

对于董承的叫嚣,许褚是停住了步伐,回头不屑地瞥了他一眼,瓮声瓮气道:“某只知道司空大人,不知有陛下!”说完大步离去。

闻得许褚此言,殿中除曹操之外,所有人同时变色。特别是刘协,脸色可谓难看至极。曹操对此,嘴角轻翘,大声说道:“陛下,拟旨吧!”

刘协闻言,心中虽然已经怒极,但最终还是深吸了几口气,平复一下心情,提笔在绢帛上写了起来,最后盖上玉玺。

曹操见到完事了,也不客气,不等那小太监将诏书拿下来,自己就大步走上去。劈手夺过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