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文学能不能治国?可以,但不能否定的是,文学治国的人才远逊色于经学治国的人才。文学治国,更多时候是停留于夸夸其琰的方面。文学家或许一方面写诗词文赋来抒发自己的报国愿望,然而真让他们治国,能力就未必够。反倒是经学,从一开始就以治国为目的”就是所谓的经世致用。故此,虽然经学没有文学出名”然而经学方面倒是更多得治国人才。

曹操想用文学对抗世家的经学,这方面此时已经有些苗头了。曹操与世家为敌,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而世家得以垄断官场的根基,便是经学。故此,要对抗世家,就必须有一种可以与经学抗衡的知识方可,而曹操选的,就。因而,这种对抗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

但曹植深知,靠历史上的建安文学,难以形成对抗。毕竟文学在培养治国人才上远不如经学。故此,曹植就要另辟蹊径,找寻位边缘,可纳入来的政论文章作为第一线的对抗武器。按照曹植所想,只要能将政论的威力发挥出来,未必就不能对抗经学。最起码,这方面贾谊的《过泰论》就是最好的代表。

而现在要曹植凭自己的本事写政论,不是不能做到,但曹植自问,自己在治国以及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现在仓促写出来,恐怕日后要修改,这就没有必要了。故此,先拿后人的政论出来,也就最好了。

这里面,也没什么好害羞的。苏询的《权》里面,有不少举例是用到汉末三国的人物,这里面曹植必须进行修改。加之曹植对于《权》里面的内容,也有一些不认同需要修改。这样一来二去,改出来的《权》也不是原本那样了,按照曹植预估,最起码有三分之一的自己的。

想到就做,曹植提起毛笔,已经在白纸上“哗哗哗”地写了起来。《权》第一篇点题之作“心术”已经盛行,接下来便是第二篇“法制”。第二篇并没有太多的举例,曹植直接默写完成,随后是第三篇“攻守”、第四篇“用间”。

到了下午时分,曹植已经将第四篇完成。这时,皇位之上刘协也察觉出一些不妥来了。从早上开始,他就发现曹植一直在写,对此到协也没感到什么出奇,毕竟曹植是当世有名的才子,文章独步天下,无人能及。虽然刘协跟曹操不对付,但平心而论,对于曹植的才华,他还是十分佩服的,故此也常常偷偷地读曹植的文章。

眼见平日这个出言成论,落笔成文的大才,竟然耗了大半天的时间,毫不停歇地在写文,刘协又怎么会不惊讶。特别是看着,曹植已经第六次让太监添纸,刘协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曹植应该有大作准备问世了!

想到此处,刘协再也忍不住,放轻脚步走下皇位,缓缓来到曹植身边。看着案桌旁边放着那厚厚的一叠纸,刘协使劲地用眼瞥去。但见最上面一页,标题上有力地写着“法制”两个大字,刘协的眼皮就忍不住跳了几下。随后目光就忍不住往纸上的去…………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持之,则容有所伺而为之谋:乘之,则一举而夺其气………”

看着这么一段精彩的开头,刘协再也按捺不住,探手取过纸片,细细地默读了起来。而一边的曹植,还在那里奋笔疾,丝毫不知道刘协已经在读着他的文章。而刘协看过《法制篇》的第一页之后,却是欲罢不能,信手取过后面的便继续读了起来。

整个殿中就出现了古怪的一幕,平日里不对付,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的二人,就这么一个在写,一个在看。这一幕,就连太监们都觉得惊讶不已,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陛下今天会这么反常。

《法制篇》的字数并不算多,也就八百字不到,如若换到后世,也就一篇高中生作文的字数那么多。但是,这可不是普通的文章,区区八百字,里面所蕴含的意思若是用解释出来,恐怕能变成数万言。故此,刘协看完一次之后,没有继续去取后面的《强弱篇》而是返回开头,一字一句地细细读了起来。而且没读一句,还停下来许久,以来慢慢消化理解。

而越看,刘协眼中惊骇之色更浓,看向曹植的目光之中,掩饰不住深深的佩服!(未完待续。

' '

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身暗器

听到曹植承认,曹不紧盯着他的目光徒然一松,点头道:“果然是你!…”

曹植既然承认了,也十分光棍,摊手说道:“植知道,甄小姐与袁熙有婚约,而甄小姐又不想嫁给他。'全文字'【'无奈之下,亦只能出此下策,着人假扮黑山贼寇,将甄小姐劫走。…”

曹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