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 (第1/4页)

现在已经开春,官道上的积雪开始逐渐融化。曹植一行也不着急,反倒是像郊游一般缓缓往寿春而去。

那边赵云也挑了三千名精壮士卒,这些都是豫州人,而且善于骑射。这三千人,可算是日后曹植麾下骑兵的班底。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战马,曹植暂时只让他们进行步兵的训练。

huā了一个月时间,曹植一行终于渡过了淮水。这时,曹植一行就已经见到百姓们正在有忙碌地进行插秧。

忙虽然是忙,但并不乱。除此之外,当曹植回到寿春城的时候,发现比离开的时候又繁荣了几分。百姓们除了在传统的“市”,中进行买卖之外。以前只是让百姓居住的“坊”,里面,也遍布各类小贩。

此时寿春商业之兴旺,即便许昌也比不上,绝对是天下第一!

由此亦可见,刘晔、韩浩等人在自己离开之后比你并没有闲着。回到太守府,积压的事情也不算多,没几天曹植便全部处理完了。

现在的淮南,农、工、商三方面前已经上了轨道。而且由于前期宣传得当,加上管理方面条理很是清晰,淮南发展势头虽猛,但并不显得乱。

这方面曹植是深有感触,发展虽然重要,然而在发展之前必须制定完善的计划小。没有大局观,只是乱打乱撞发展,吃亏比收获更多。所谓mō着石头过河,那只是没有全盘发展计划的人抛出的借口而已。

一旦这样做,前期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当发展进入中期之后,因为前期的乱,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一解决梳理,那么发展将陷入瓶颈。而由于已经有所发展,这时再对产生的问题进行重新梳理,难度将比初期更大。

这就好比同时起两座高楼,其中一座只是随便打了个地基,然后就快速往上盖。当盖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地基不稳,再盖上去楼就会倒塌。这种时候,便只能回过头来重新加固地基。然而问题在于,已经建了一定的楼层,再加固地基难度绝对要比开始的时候打地基难。诚然可以一边加固,一边继续盖,但问题是,这样的高楼,当真安全吗?或许更像是空中楼阁,触之即溃!

相反,如若在建楼之前先打好根基。这样做虽然刚开始速度会慢,但胜在稳妥。当根基打好,高楼慢慢往上盖,那就没有倒塌的危险。再者,因为基础打好的关系,后面可以省却不少查缺补漏,速度上还会快上一些。

这便是根基的重要xìng,曹植穿越之前那今年代,毫无疑问是完全不注重根基,只顾着拼命往上建楼。这种弊端,曹植穿越之前已经看得清楚明白,故此轮到他主政淮南的时候,宁可多砸钱,先赔本,也要将根基打好。

而这时代要发展,也确实没有后世那么麻烦。后世虽然多了很多方便人的工具,但是这些工具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麻烦。相反,这时代虽然落后,但亦有落后的好处,需要处理的矛盾比较少。

别以为淮南区区两年就发展得这么快,根基会不稳。事实上换了任何一个州郡,如果像曹植那样狠砸钱财进去,也能发展得这么快。

这也是为何,古代往往休养生息十年,就能恢复不少元气。

当然,现在的淮南发展虽然不错,但其实还处于赔本状态。若要回本,起码要等两、三年。这也是为何,曹植跟曹操说要五年时间的原因了。

淮南进入正轨,曹植平日也不算太忙。将积压的公务处理好之后,曹植就准备去找甄宓。没有料到外面有亲卫进来禀报道:“四公子,徐庶先生求见!”,

听到这话,曹植大喜。徐庶此来,肯定是已经有决断了。虽然他一直对收徐庶的心颇有信心,但当听见徐庶前来还是忍不住心中喜意。

定了定神之后凝声说道:“快请!”当那士卒走了几步之后,曹植忽然叫住道:“且慢,还是本公子亲自去迎接!”,

那士卒听到,连忙停住。而这时,曹植已经急急从主位上走下来,往正门方向处大步而去。当走到那士卒身边时,却是小声道:“汝立即去备茶。”对曹植的礼贤下士,士卒极为敬佩,大声应道:“诺!”,@。

' '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选址合肥,建设新城

建安七年,整今天下还是比较平稳,没有什么战事爆发。当然,

最大的事就算袁绍病逝,以及随后的二袁分家。

不过踏入建安八年,形势有了很大的转变。

就在曹操这边积极进行春耕,休养生息的时候,河北二袁忽然爆发战争。这次抢先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