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 (第1/4页)

刘晔汇集了一下众人的意见,表态道:“四公子所提”若可行的话便做吧。”

曹植微笑道:“好!前些天本公子已经收到消息,去年派往大秦的海船”已经回来了,就在徐州靠岸。元龙先生说此次收获极丰。这三艘海船已经回来,再加上徐州有五艘新的海船建造完成。本公子会同元龙先生商量,让这八艘海船先去扶桑岛一趟,捉些奴隶来。”说到这里,曹植眼中闪过阵阵杀气。

刘晔听得皱眉道:“去扶桑岛肯定要派兵,这……”

曹植闻言,轻笑道:“此事子扬先生大可放心,去年就招了不少新兵入伍”正好借此机会实战。而且扶桑岛上的人未开化,其战斗力极低,我军无需太多人,足以拿下他们!”

这时,徐庶又皱眉道:“虽然如此,但我等对扶桑岛一无所知”贸然出手”恐怕不妥。”

曹植听着摆手道:“放心”本公子早已派人打探清楚,早就整理了一份扶桑岛的地理。”

听到这话”众人已经知道”曹植对此事早就有所规划,连消息都打听清楚”他们还能说些什么。只能齐齐拱手道:“一切就凭四公子吩咐!”

曹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子扬先生就留在合肥,制定新城的详细规划吧。其他诸位随本公子”明日返回寿春。”

众人齐齐应诺。

对三韩和扶桑岛所谋,曹植确实是准备了很久。现在借着建合肥新城的机会,加上有八艘大海船能用,时机已经成熟。

所以回到寿春之后,曹植便立即行动起来。让夏侯兰带领两千部队,赶往徐州。以陈登与他的合作关系,让海船先走一趟三韩、扶桑,问题不会太大。当然,曹植还将后世扶桑的地形概况等资料,都写成书册,交给夏侯兰。

对付那些土著,曹植从来没想过要出动赵云这大杀器。如若真让赵云去”也太浪费了,还是让他留在这里训练士卒更好。

而事实上,此事的安排还是十分顺利的。夏侯兰到了徐州,将曹植的书信交给陈登之后,他二话不说便答允下来。这时的陈登,感受过曹植带来的好处太多了。且不说徐州的变化”单单这一次,派海船往西,所得的收获就大大出乎陈登的意料。

据简单的统计,三条海船的收获,足够陈登造十条海船的钱了。如此高额的收益,自然让陈登对提出此意的曹植更加信服了。

当听见曹植说要用船,想也没想就答允了。他本能地感觉到,曹植这次所做的,肯定有深意,自己配合的话自然能捞到好处。

夏侯兰走出发了,但海船到安息国之后,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产生的效果”还在持续。

现在整个大汉,若论商人最多,当属徐州。虽然淮南大肆鼓励商亚发展,使得商人数量猛增。但淮南之前毕竟破坏太严重,底蕴远没有徐州深厚。而陈登推行政策的力度虽然没有淮南大”但是由于早期陈登是用商业的模式资助淮南,这使得徐州涌现出一大堆的大小商人。

商人对什么最热衷?当然是利了!

这趟从海上前往安息国的商业往来得到的巨大收益,瞬间就在徐州刮起强烈的风暴,并迅速往青州、兖州、淮南等地蔓延。

淮南这边有曹植掌陀,反应虽然强烈,但商人们还是比较淡定。因为不少人都记得”当初曹植也有去送海船出发,曹植如此重视,证明这次贸易淮南肯定有参与。而以曹植的一贯做法,获得好处自然都会跟百姓共享。所以淮南的商人和百姓们,对此虽然心动,但还是等待刺史府的导向再作行动。

而很快,淮南各有一定实力的商人或大族”都接到曹植的邀请。

精明的人都知道,曹植显然是有行动了,故此受到邀请的人,一个都不缺地赶到刺史府。

刺史府中,除了曹植之外”还有负责管理商业的司马孚也坐在上首。众大族负责人和商人”行礼过后纷纷自己找位置坐下。

客套完毕之后”曹植lù出淡淡的微笑”对众人说道:“想来诸位应该知道,本刺史邀请大家来的用意。”众人闻言,都是点了点头。

曹植继续道:“那本刺史也不转弯抹角”海上的收益之巨,相信诸位也清楚。而本刺史并没有想过这商贸之事全由官府说了算,毕竟这不是官府该做的。这次本刺史之所以与徐州的陈大人一起合作派船队到安息国,主要是给大家做个榜样。现在榜样已经竖立了,我等亦不会再出来与大家争利。本刺史的意思是”诸位出钱”自行买船,自行贸易,当然该缴纳给官府的税自不能少了。”

曹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