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 (第1/4页)

是集资请人,开挖城内河道,连通城外的淝水。

对于城内开河,只要有条件,曹植都很是赞成。与平地城池相比,城内挖河道,用河流贯穿整座城市,其实对整个城市建设都有莫大的好处。首先从生活方面来讲,城内有河流将大大地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用水,基本都可以靠城内的河道解决而不需要打水井。另外,有河道贯通,也方便了进出以及运输。除此之外,城内排污、清洁等等都可以进行。

在这个没有工业化的时代,生活污水远没有后世的脏。而且这时代人们也有强烈的意识,知道水源的宝贵,不会任意丢***、排便等等。毕竟,如果水被污染了,那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这么一来,就使得城内有河道的城池,将大大地方便了城内百姓的生活。除此之外,城内有河道连通,一般都会在城外开挖护城河以加强城池的防守,除此之外,自然还需要蓄水池之类。

如此,就等于增加了一个水循环系统。在淮河、淝水这些河流水涨的时候,可以进行蓄水。而当水不足的时候,又可以将积蓄的水放出,以灌溉寿春周边的农田。

不得不说,古人在水利工程设计土的智慧其实不逊sè于曹植穿越前那年代的人。甚至乎从长远来看,古人还要胜过一筹。

中国古代所建水利工程,一直所遵循的都是堵不如疏的原则。这个却是从大禹治水那年代开始,便已经流传下来的原则,为中国历朝历代所接受。反观曹植穿越前那年代,用的却不是疏,而是堵。

将整条大河拦下来,蓄水以成为多功能用途的水利工程。

这样的做法在古代不能做到就不说了,然而这样做会不会带来不利影响。其实只要是正常人,用脑袋想想都知道会有。将整条大河拦下来,所蓄的水首先便会影响到整个下游的水流。除此之外,蓄水如此多,太阳的日照等等亦会不平衡。

蝴蝶所带来的效应很多人都知道,对整条河流做出这么大的改变,甚至于是动摇根基的改变,如果不会带来不利影响,谁会信。当然,蝴蝶扇动翅膀带来飓风总会有一个过程,或许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才会体现出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样做必定会有影响,只不过是将问题扔给子别后代而已。

反观中国古人,所做的水利工程只在枝节上动手脚。河水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汛期多,枯水期少这是必然的经历。水利工程最根本要做的,其实便是将在汛期时太多的水积蓄起来,然后在枯水期放出。当然,还可以在上面作更多的改动。

而以疏导为主的水利工程,基本不会对河流主体构成影响。只是将多余的水分流出去,不足的时候将积蓄的水放回,以补充河流形成有利的循环。毕竟,人类利用水在耕作时进行灌溉,其实已经占用了自然的资源。故而做水利工程不应该只予求,还应该在自然生态出现灾难时出一分力。

这或许也跟人的心态有关。古人讲的是天人合……人与自然应该和睦共处,而不是只求得到而没有任何回报。而曹植穿越前那个年代的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人定胜天,无论做什么都必须要赢。

说实在的,天又岂是那么容易战胜。而即便被战胜了,那又如何?人或许在这一时期战胜了,从自然那里得到了许多。然而这仅仅是发生在某几十年、某几百年。相对于整个漫长的时间长河来说,这仅仅是沧海一粟罢了。胜也仅仅是暂时,到最后也会遭受到报应。相反,和睦共处这样虽然得到的不多,然而却可以细水长流,让人类一直繁衍下去。

来到汉末十多年,曹植心中虽然有所执着,然本人早已融入了这时代的人的心态中。正如道家所言,不争便是赢了。

什么时代用什么方法,道家的办法用在乱世那是会完蛋,然而用在乱世后的重建或者治世,都是一剂良方。当然是药三分毒,良方还是有瑕疵。曹植倒是对这些看得通透,知道何时该用何方,这便不亚于一个病人遇到神医。

治国跟治人,道理其实一样。

扯太远了,不过正是由于这时代的人对自然都有这种共识,故而在建设上很多地方都能不谋而合。就好像,商户们出钱开挖城内河道,以连通城外的淝水,除此之外还会在城外选了一湖泊,以为蓄水之用。

一般而言,这都是惯用的手法了。若湖泊够大,那便挖通河道直接使用,其中可加建水闸。若是湖泊太小,便会将湖泊拓展一下,这都是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寿春城外有大湖,故而无需再拓展湖泊,只需开挖河道以贯通便可以了。商户们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