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芙泻⒆用侵形缁乩闯钥谌确鼓亍O奶旎购茫��斐岳浞苟嗄咽堋!�

“公社小学有土灶啊!”赵建设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他姑,公社小学可没委屈孩子,里头都是有土灶的,也有人帮着热饭。当然了,再怎么热饭都比不上热气腾腾刚出锅的饭菜来得香。再一个,上学放学路上花费的时间也确实不少。

“反正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赵红英想的是,喜宝这都四岁了,如果上过公社小学,太小了她可舍不得。不过要是换成队上的,那就放心多了,毕竟生产队就那么大,从头跑到尾都费不了多长时间。

赵建设也觉得可行,房子好办,等今年秋收后,找人多盖几间土坯房,桌椅板凳也简单,从生产队的账,去山上砍几棵树,敲敲打打,费不了多少劲儿就能做好了。就连老师的问题也不难解决,谁叫他们队上来了那么多知青呢?新来的那批就算了,不过老知青还是可以的,尤其是那个曾庆华,认识好几年了,人品还是可以信赖的,再说知青嘛,肯定初中毕业了。

显然,赵建设太低估曾庆华了,人家是高中毕业。当然,老知青里头也有初中毕业的,最小的两个都是,还有几个是高中没念完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下乡支农。

等赵建设决定下来后,又叫来曾庆华细细一问,倒是好一番惊喜。不过,这事儿就算能成,也得秋收之后了。等于就是,最快也要下学期开学了。

而在这之前,知青们先遭受了一波致命打击。

伙食改了,男女都一样了,不是一样多了,而是一样少了。

别说其他没提前听到消息的知青们了,就连提意见的那个女知青也傻眼了。不过,她的心理素质还不错,只是刚听到消息时,脸色微微一变,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横竖她吃的跟原先还是一样的,没啥好说的。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别提当初那女知青跟赵红英说这话时,并没有刻意背着人。很快,就有人说她就是罪魁祸首,气得她抹着眼泪就去找赵建设了。

直到这个时候,赵建设才明白过来,自己又被亲姑给坑了。可转念一想,是应该下狠手给知青们一个教训,不过一刀切的确是过分了,他静下来心仔细的改了份工分标准,又叫来曾庆华帮他完善。这以前,最低工分也就是半大小子那一批,可这些并不符合知青们的能耐,所以又适当的调小了几档。

完善过后,公告一出,以后不分男女,只按多劳多得。

回头,赵红英就把赵建设骂了一通,这不是给她找事儿吗?真要这样,她咋给知青们分饭呢?

赵建设一听这话,也没错,又问了曾庆华可有什么其他法子。曾庆华正心动小学老师一职,倒不是他怕干农活儿,而是不希望丢了自己苦心学来的知识,因此,回去后苦思冥想,还真叫他想出了个法子。

也不是他原创的,而是以前城里就有的。叫觉悟票,分两种,一种红色的代表觉悟高,一种绿色的那就是相反的。如果一个月领到的绿色觉悟票超过一定的数量,下个月饭食就少减少很多。

队上没必要完全学,但是可以借鉴一下觉悟票的做法,可以分为干活卖力的和干活敷衍的,回头口粮就按照这个分。

赵建设并没有立刻照做,他只是跟公社干部分享了这个办法。公社干部正愁拿那些知青没办法,瞌睡遇到枕头,当即就决定由公社出面,跟县里的印刷厂反应,印一批觉悟票。为表示公平,索性面对全体公社社员包括知青们,也就是说,如果社员出工不出力,也一样会被发觉悟票,不过因为社员并不吃大锅饭,就统一记在工分本上,超过一定数量,到时候倒扣工分。

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又唰唰的过去了。

老宋家自留地里的花生成熟了。

有前头红薯的教训,赵红英特地只叫上两个儿媳妇儿,一道儿去地里。对了,喜宝也跟着去了,捧着她的搪瓷缸子,摇摇晃晃的跟到地里。

张秀禾和王萍都是满怀着希望来的,想着花生成熟了,家里就又能多个菜。

至于赵红英,她的心头更是火热热的,坚定的相信老天爷那么疼她,一定会叫她大丰收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她担心花生的个头太大了,到时候得藏着掖着,不能叫别人发觉了。

回头看了眼戴着小草帽坐在田埂上的喜宝,赵红英甩开膀子开始翻地,一下就拔出了大片的落花生。

“妈!好多的花生,今年大丰收呢!”张秀禾激动坏了,她娘家那头,也有花生地,以前当然是见过的,就是花生没那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