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这个说是那个干的,那个说自己是清白的,还有人瞄向了已经跟队上社员结婚的几个知青,想着是不是他们自己落不到好处,索性把所有人都给拖下水。

一时间,知青点闹腾不休,最终有人压抑不住火气动了手。

很快,救火大队长赵建设又被招来了,听完了前因后果,他只一句话:“如果是被冤枉的,大可以私底下来找我说个清楚明白。可要是真的,你们还闹个啥?当初搞对象时不想明白,现在倒是后悔了,那也迟了!”

是迟了,谁叫世上没后悔药呢?再说了,上头政策是这样的,除非你能挑战权威,不然就老老实实缩着呗,还能咋地?再一个,也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被牵连进去了,起码有一半人都是清白的。瞅着知青点乱作一团,他们只顾着看戏,还想着,幸好没图一时爽快把自己搭进去,现在好了吧?要是将来能回城了,想也知道,肯定是单身优先的。

在赵建设的插手下,这场闹剧最终还是落了幕,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跨时代的建议。

不是有二十多对新人吗?干脆来个集体婚礼得了,有队上出面安排各家各户出面借锅碗瓢盆和桌椅,再自带些吃的,好歹里头多是背井离乡来到他们这儿的知青们,这都要结婚落户了,可不得好好热闹一番?

原本,举报约谈啥的,都是私底下进行的,虽然第七生产队上下人人都知道,可大家都是很有集体荣誉感的,压根就没人把这事儿往外说。当然,也多亏了队上平时很少有外人过来,愣是将事情瞒了个严严实实。

可这眼瞅着就要办集体婚礼了,赵建设琢磨着,大概瞒不住了,干脆提前跟公社干部打了个招呼,还盛情邀请他们来队上参观。

公社干部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事儿,不过集体婚礼跟上头的政策并不冲突,反而能够节约成本,又能营造出幸福的氛围来,尤其这回结婚的新人里头绝大多数都是知青,谁都知道结婚安家后心就定下来了,单这一桩事儿,就叫公社干部们对赵建设刮目相看。

于是,等到了正日子,第七生产队再度陷入了欢天喜地的氛围中,参加集体婚礼的不单有新人们、社员们,被赵建设邀请过来的公社干部们,甚至连其他生产队的大队长们都到了个齐全。

凑热闹是一回事儿,大队长们都想过来取取经,好好问一下赵建设是咋样撮合社员和知青的。要知道,这些大城市过来的知青们,各个都心高气傲的,咋就突然集体想不开,跟社员们凑作堆了呢?当然,里头也有两对是知青跟知青的,可大部分还是错开来的。

赵建设倒是没有作任何隐瞒,实话实说啊,这有啥好隐瞒的?

“不就是县里一直在加强作风问题吗?我彻查了一下,问了问那些人的意思,他们都说有意向结婚,身为大队长,我当然得鼓励他们。这不,我已经同他们说好了,如果是女知青要嫁到咱们队上,那就跟着人家过。反过来要是男知青娶了咱们队上的姑娘,或者两个知青结婚的,我号召社员给他们盖房子!”

大队长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是一脸的怀疑。作风问题哪个地方不查了?也没见其他生产队搞成这样呢,难不成就第七生产队胆子比耗子都小?就这样怂了?

眼见问不出别的,大队长们也只能低头认了,总觉得赵建设这人别的本事没有,偏偏运气特别好,手底下的社员能耐不说,分给他的知青们还都是耗子胆。

唉,这人比人简直能气死人!

第038章

最初; 那些大队长们只是看个热闹顺便感概两声,可没过多久; 县里的批斗之风就彻底蔓延开了。乡下地头是比县里要好一些; 可只要有人举报,照样要糟。

拉去公社开大会、搞批斗; 完了这事儿不单会被记入档案里; 还得调离原本的工种,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儿; 譬如挑粪一类的活儿,就是专属于这些“坏分子”的。

在各个生产队都噤若寒蝉的时候; 第七生产队照样该干啥就干啥; 丝毫不曾受到半点儿影响。

也是; 谁让他们队上但凡有点儿苗头的,全部都结婚了,哪怕没赶上第一波集体婚礼; 这不是还有第二波吗?赵建设的态度一贯很明确,他相当支持当地社员跟知青结合; 既能让远道而来的知青们有种融入当地的感觉,同时也能大幅度的提高本队的文化水平。

在此之前,生产队里学历最高的就是初中毕业; 就这样也没几个人。剩下的里头,有小学毕业的,也有只念过两三年小学的,更多的则是彻头彻尾的文盲。

可现在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