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恕?伤�钦娴拿挥校�幸膊幌敫��

又安抚了俩小只一阵子,赵红英叮嘱他们别乱跑,就老老实实待在学校里,千万别回公社。至于春丽那头倒是不用担心,强子已经往临县跑了一趟,叮嘱姐妹仨都别回来,起码在高考结束前,别回家。

喜宝弱弱的说:“我们程老师说,高考起码也要在十一月以后。”

“那就等十一月以后再回家,横竖我每个月都要来县里,到时候给你们送钱。”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俩小只当然得无条件听从。

目送赵红英离开学校后,喜宝和毛头对视一眼,齐齐的叹气:“去食堂吃饭吧。”

先回宿舍放挎包拿饭缸子,然后俩人一起去了食堂打饭。周六傍晚,食堂里的人特别少,毕竟大家伙儿都急赶着回家,仅有的几个也是以老师们为主。俩小只一面吃着一面时不时的搭个话,没留神程老师就坐到了他们身边。

“刚瞧见你们奶了,她来干啥?你俩咋不回去?”程老师也拿了个饭缸子,打了碗白米饭垫底,又在上头直接打了一荤一素两个菜,走过来坐到喜宝身边,随意的问着。

喜宝瞪圆了眼睛:“程老师,你为啥认得我小姑姑,还认得我奶?”

“因为你小姑姑是我嫂子,你奶我也见过好几次呀。”程老师笑眯眯的瞅着喜宝,“还没开学呢,我就在百货大楼碰巧见过她了,她还拜托我照顾你呢。对了,你的名字宋言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还是我起的呢!”

“哈?”喜宝一口饭含在嘴里,把两边的腮帮子涨得鼓鼓的,眼睛越瞪越大,好半响都没能回过神来。

“哦,我知道了,你是茂林和修竹的小姑姑啊!”毛头悟了。

程茂林和程修竹是小姑姑宋菊花的双胞胎儿子,他们比毛头和喜宝都大了一岁半,现在念高一。因为是走读的关系,又不是同个年纪的,平常也没啥来往,倒是宋菊花时常叫儿子帮着送点儿自家做的好吃的,总得来说,毛头跟这俩挺熟的,喜宝这边就淡了点儿。

说起来,老宋家还真有出双胞胎的习惯,茂林和修竹是双胞胎,这俩的名字据说也是程老师给起的,然后袁弟来又生了宋东和宋西,再有就是……

“程老师,程姑姑!我和喜宝也是双胞胎,龙凤胎!可为啥你只帮喜宝起名,不给我也起一个?宋社会一点儿也不好听。”

程老师:……

第069章

红旗公社。

所有干部齐聚一趟; 谈论恢复高考的消息。其实,消息传出来已经有段时间了; 但因为还未曾明确高考的时间; 始终给人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可已经下乡多年的知青们,却如同溺水者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一般; 拼命挣扎着也要死死抓住这次机会。

希望就在眼前; 也难怪他们乱了心神。

台上领导在讲话,台下各个生产队的大队长们却只低着头不吭声; 仅有个别人拿笔记录着什么,多半人都显得格外心不在焉。

十多年了; 最早下乡的那批老知青们; 已经在各个生产队待了十年以上。这些人几乎都结了婚生了孩子; 哪怕是后来的几批,也有不少人在队上安家落户。现在他们一走,留下一个个破碎家庭; 即便跟大队长们没啥亲戚关系,那也得帮着收拾扫尾。

不是拦着别人不让他们出息; 反正在场的所有人里头,没一个希望自家生产队出大学生的。当然,本地社员们例外。

领导也很无奈:“……虽然高考时间尚未确定; 可这事儿绝对是真实的,没人敢传出这种虚假消息来。另外,严禁任何人阻拦知青们报考,一旦考上; 绝不允许发生任何形式的阻拦。”

“如果有家庭有孩子呢?”底下的人问道。

“可以让对方先离开,等稳定下来后,允许带走家属。”领导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以及一个孩子。”

“只能带走一个孩子?”下面的人本来想问其他的,临了听得这话,惊讶的问道,“那其他孩子呢?”

“知青的孩子,最多只允许一人将户口迁回父亲或者母亲所在的故乡城市,并且必须是未婚且年纪小于十四岁的。”最后一项倒是无所谓,他们这儿最早接收的知青也就是十二三年前,唯一麻烦的就是只允许走一人。

底下的人彻底没话说了,这要是知青跟当地社员结合的,还能将孩子留给一方的老人帮着照顾,可要是两人都是知青呢?一个走一个留?

“走吧,都走吧,横竖现在勉强留下,将来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