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赵红英在市里一下火车就先找了个地儿吃饭,所以这会儿一点儿都不饿。

既然没饿,乡亲们的期待值又那么高,她索性开始大谈特谈那美好到完美的京市,直叫闻讯赶来的曾校长忍不住一脸诧异。

他就是京市本地人,以前咋就没觉得京市有那么好呢?

有着类似想法的不单只是曾校长,其他的知青也都差不多,哪怕他们不是从京市过来的,可但凡大城市其实都差不多,咋到了赵红英嘴里,京市就那么完美了呢?连丁点儿缺点都寻不出来?

尽管当初知青们从城里来到乡下时,也都夸了城里好,可现在听赵红英这么一吹,村民们倒是没啥特别的感觉,知青们却忍不住开始怀疑人生了。

——总觉得那里不对,想想又好像没啥不对的。

对外,赵红英把能吹的都吹了,等家里人过来叫她回家吃饭了,她才停了下来,表示明个儿再约。

回了家,吃了饭,洗洗涮涮进了屋,赵红英关上门就开始叹气:“还说啥皇城根下,喜宝那学校都没法看。得亏强子前头出去瞎搞了几年,好赖赚了点儿钱,不然就京市的房子,哪个买得起?”

难得赵红英夸了强子一回,强子还没听到,真是没福气。

叹完了气,赵红英又忍不住担心起来,念叨着:“喜宝那性子愁死个人,她宿舍里那些个女同学,有几个我一看就不是好相处的!”

老宋头瞅了她一眼,奇道:“那你咋放心回来?”

“这不是还有天老爷吗?”赵红英回答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我哪里是放心宝儿?我是放心天老爷!!”

……

小红楼的另一头,袁弟来看也不看丢在床铺上的东西,就坐在床沿上,捂着心口难受得不得了。

赵红英是没想着她,可架不住张秀禾心好,不单给带了好些京市土特产,还买了一身新衣裳。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抹平袁弟来心底里的伤口,包括这新盖不久十里八乡独一份的二层半小红楼。

“你咋不试试新衣服?多好看啊!”宋卫民一进屋就看到她又心口疼了,惊讶极了。

袁弟来连个眼神都没给他,只是弓着身子颓废的坐着:“试啥试……我的臭蛋啊!!”

咋又提起臭蛋了?宋卫民更惊讶了:“不然我给你兑杯麦乳精,你不是爱喝那个吗?我都没喝呢。现在咱家的条件好了,你也不用那么省,看妈这回从京市带回来多少东西。”

“我的臭蛋啊!!!!!”

“听妈说,喜宝考上京市大学后,就是北京户口了,还在那边买了房子,真好啊!臭蛋……对,臭蛋也是北京户口,咱们家有仨北京人了。”

“我的……”

“现在好多人都想农转非,别说去北京,就说去咱们县城都能挤破头打起来,难!要关系!还得花不少钱!再看看臭蛋毛头喜宝多出息,一下就成了北京人!”

宋卫民还在絮絮叨叨,袁弟来终于不叫唤了,两眼直勾勾的看着他。

“要是咱扁头也能那么出息该多好,大嫂可真会教孩子。”宋卫民真心诚意的感概着。

袁弟来:……

第079章

老家发生的事儿; 喜宝是丁点儿都不知道。

她很忙,非常非常得忙。

读书学习对于喜宝来说; 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同时也是她最大的兴趣爱好。从本质上来说,喜宝跟毛头是不同的; 她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读书; 可毛头最大的爱好却是演戏,之所以用功念书; 也是为了能够考上全国最好的电影学院,从而实现他登台演戏的梦想。

好在如今; 两人都如了愿。

作为百年名校; 京市大学除了大环境显得有些破旧外; 内涵底蕴却不是那些最近两年刚造好的新学校能够比的。旁的不说,光是学校里那个几乎集合了现今全国所有藏书的大图书馆,就足以叫人心生敬意了。

在正式开学后; 喜宝除了每天上课之外,几乎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作为京市大学的学生; 她可以借阅图书馆里绝大部分藏书,很多都是她闻所未闻的,她也的确如同海绵一般; 如饥似渴的吸引着新知识。

当然,跟喜宝这样的学生,京市大学里有着太多太多。在这个年代里,能够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而能够考上大学,几乎是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

有句话叫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说的就是这个年代的高考。至于考上大学中的顶级学府京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