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照目前看来,两个哥哥她是管不着的,主要是已经失控了,这个时候哪怕是亲奶都插不了手了。弟弟妹妹里头,毛头是个主意大的,臭蛋又被国家给包养了,至于亲妹春梅和堂妹春芳,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至于扁头哥仨,没啥感情还离得远,就跟不关她的事儿了。

于是,她现在唯一能照顾的,也就只剩下喜宝这个最小的妹妹了。

“毕业以后?”喜宝听到这个问题,还微微有些诧异。说真的,她还完全没有思考过这个事儿。

“对呀,虽说大学生是国家包分配的,可好坏差距还是很大的。像比较好的单位,京大之类高等学府就不用说了,再有政府机关也不错,你别看强子和大伟现在能耐得很,那是因为国家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好叫他们给赶上了。可这商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跟政府官员比的。喜宝你要记住,权大于钱。”

“我没想过要当商人。”喜宝老老实实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假如大姐你非要我说的话,我希望能像大姐夫那样,读完了大学继续往上读,然后搞搞科研项目写写论文,或者翻译一些国外的文学巨着,没想过要弄权或者钱。”

春丽也没想到喜宝是这么打算的,不过她仔细一想,这样也不错:“你姐夫是理科生,经常要做实验。你的话,翻译挺好的,国家现在应该正缺这种人才,据我所知,你们外语系今年毕业的学生里面,已经有两人确定会进入外交部了。”

喜宝瞪圆了眼睛。

“咋了?听到外交部就觉得稀罕了?如果你想走这条路,那就得多参加各种校内活动,要积极主动,多接触各种外国来华的团队,这样才有可能被选中。不过要我说,你那性子,最好还是待学校里吧。无论这个社会如何发展,学校永远要比外面干净得多。”而且也永远不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单位,春丽微微皱了皱眉。这个小细节自然没让喜宝忽略过去,她奇怪的看着春丽,却并不曾追问。

还是春丽主动开了口:“南方的工厂太能抢生意了,尤其是搞服装布料这一行的。价钱便宜,颜色鲜艳,花式新潮……国有纺织厂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怎么会?”喜宝第一时间想到了还在家乡纺织厂上班的春梅和春芳,“那二姐和芳芳姐咋办呢?”

“她俩只是纺织女工,暂时影响不到。而且,就算真的要倒闭,那也不是一年两年里头的事儿,国家不会放任那么多工人无依无靠的。”春丽想了想,又说,“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是建议她俩别放弃学习,既然入了这一行,多看看一些服装设计的书也好,哪怕看不进去书,倒是找个师傅学一学裁缝手艺,像咱们小姑不就挺好的?在县里开了一家店,给人定做衣服,同时也售卖成衣,那些成衣还是大哥让人从南方给她寄来的,听说生意好得很。”

见喜宝皱着眉头苦苦思索,春丽忽的笑开了,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小姑娘家家的别皱眉,反正我已经跟那俩丫头说了,暂时不要谈对象,自己的档次上去了,找的对象才会好。不然急急忙忙的找个人嫁了,回头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坏孩子生孩子,迟早熬成黄脸婆。看看咱们村里那些同龄人,你那个好朋友,咱们的表妹,现在几个孩子了?”

喜宝微微一愣,半晌才明白春丽说的是她曾经的同班好友赵玉兰。当然算起来,也是她们的表亲。

“四个了,听说本来还想再要的,不过现在风声紧得很,她想过段时间再说。”

赵玉兰是春丽的表妹,不过比喜宝却是大了一岁的,所以该是表姐才对。然而即便这样,赵玉兰今年也不过才虚岁二十岁。她小学没念完就辍学了,嫁人也特别早,几乎刚嫁了不久就立马怀了孩子。一个生完又一个,就在喜宝忙着高考时,她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妈了。

按说,在其他人想赶在新政还未在家乡这边落实时,赶紧再揣一个,不过赵家人素来有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智慧,很清楚一旦新政落实,哪怕是已经怀孕的,一样保不住。

杀鸡儆猴啊,不然你说你怀了就让你生,后面的事儿还咋办?赵玉兰并不想成为那个被杀的鸡,也不愿意给娘家父兄叔伯惹祸,要知道现在的村委里,有一多半都是跟她沾亲带故的长辈。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个想法一点儿也没错。

等吃过晚饭简单的收拾后,姐俩也没开电视机,而是一人一沓信纸一支笔,各坐一边开始写家书。

尽管现在有电话了,想要联系千里之外的家人也很方便,可通常情况下,喜宝还是喜欢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