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 (第1/4页)

不说塞给了喜宝:“你拿去看看,这不是放假了吗?就当是打发时间,兴许你就觉得有意思了呢?要是你喜欢,回头开学了,我教你,我还帮你介绍老师。”

喜宝并不太懂这话的意思,只抬起头认真的看了看对方面上的神情,很热情,没有任何恶意。当下,她接过了这几本书,笑着道谢:“谢谢你的好意,我回去一定会认真看的。”

“有什么不懂的,你就先记录下来,回头开学了我帮你解答。对了,我们送你下去,来。”

虽说收拾出来的东西并不算很多,不过因为是冬日里,衣服占得地方仍是不少,三人一起拎起东西,走下了宿舍楼。

“这就可以了,我拿得动。”喜宝再次真诚的谢过,伸手拿了行李,走出了宿舍楼大堂。而外头,天空正飘着雪花,不算特别大,却也不小了。

眼见喜宝走了,被同伴弄得一头雾水的女同学诧异的问道:“你怎么突然就对宋言蹊那么热情了?不会是连你也相信了那些人的鬼话吧?说她是所有事情的幕后主使?”

“我又不傻!你想啊,这回期末考试,法语系英语系的都可以借专业课的课堂笔记,咱们就只能借一些大课的,凭啥呢?要是忽悠她来学了德语……”

“还说你不傻,你简直傻透了!咱们都学了一年半德语了,她一点儿基础都没有,跟得上才叫怪!”

“倒也是,唉……咦?这雪怎么停了?”

两人目瞪口呆的抬头看着天空,刚才那雪还唰唰的往下落呢,哪怕尚称不上是鹅毛大雪,却也着实不算小了。可眨眼间,雪就停了?再定睛一看,似乎还有开太阳的征兆,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

赵红英来京市已经有一周多时间了,有了去年的教训,她这回特地避开了春运高峰期,早不早的就托自家姑爷买好了火车票、汽车票,到了日子就拎着大包小包的赶来了。

来的还不止她一人,还有宋卫国俩口子。

其实,按着赵红英的意思,她还想把老宋头一块儿拖来,可老宋头说啥都不愿意动弹,只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于是,赵红英一气之下就甩了老宋头,拽着大儿子大儿媳妇儿来了京市。

因为在上火车前,特地找了个公用电话给强子打了过来,所以到站时,是强子去接的人,接了人直接往家里一丢,又让他给跑了。不过,家里的东西倒是齐备,房间被褥啥啥都有,强子和大伟睡他们那院子的东西耳房,把厢房让宋卫国俩口子住,赵红英则顺势住到了喜宝那屋,还盘算着等喜宝放假了,祖孙俩又能挤一个被窝里说话了。

虽说这会儿离过年还有段时日,不过京市嘛,过年的氛围还是很足的,除了各种吃食一大堆外,再有就是,很多人都习惯在年关期间给家里添置新东西。这也直接导致了强子和大伟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宋卫国俩口子本来还想让儿子陪着逛逛京市,去了一回前门大栅栏后,就立刻放弃了,毕竟逛街哪有正事来得要紧呢?

赵红英倒是对逛街提不起兴趣来,比起那些各种高档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店,她更喜欢逛菜场。

这不,盘算着喜宝也该放假回来了,赵红英早不早的起床,把儿子儿媳使唤得滴溜溜的转,啥东西好就炖啥,铁了心要给喜宝好好补一补。

眼瞅着快中午了,赵红英一面盯着土灶上的锅,一面分神往外头看,嘴里嘀嘀咕咕的说着:“宝咋还没回来呢?强子说她今天上午考最后一门。”

张秀禾正在生火,虽说喜宝这边的厨房里,有煤饼炉和蜂窝煤,可她比喜宝更不适应这些,问了赵红英也不会,所以这一周来,她们每天开火都用土灶。

至于柴禾,原本家里的杂物间就堆了一些,瞅着这数量肯定不够,就让宋卫国去街坊邻居那头打听了一下,前几天就拉了一车回来。

宋卫国也是真的惨,本来以为离了家乡来了京市,就该轮到他享福了,结果碰巧,孩子们各打各的都在忙活,他妈一声令下,让他把两个院子都打扫了一遍,还催着他拉了一大车的柴禾,用斧头全给劈成适合生火的小块。前两天雪停下的时候,还让他爬到屋顶上仔细查看有没有损坏的地方,该修的修该补的补。等这些事儿全都结束了,他又被拖着去了菜市场,看着亲妈和媳妇儿可劲儿砍价买东西,他就负责一趟趟的搬运。

他就说呢,为啥老三一家子去年来过之后,今年再问上不上京市,一家子上下都把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一样,他那会儿还觉得奇怪呢,敢情来京市就是受罪来的。

唉,尤其这天冷得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