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徒�肿臃址⒏�愦笈┗В�涫岛焓硎强梢愿�ゲ烧��さ模��怯捎诩际醪砍墒欤�钣竦P囊坏┡�缓门┟衩堑乩锩嬖僦种脖鸬淖魑锞屠床患傲耍�虼瞬⒚挥型乒阏庖患际酢�

此时台南周围之前种下去的早稻已经陆续到了收割的季节,明军士兵们帮助农民们抢收稻谷,这里面有很多土地的主人已经跑了,所以明军自己也得到了不少的粮食,这也使得明军的后勤队们可以稍微的松下一口气了,这段时间为了维持几千大军的粮食和物资供给,可把他们累的够呛。

解决了台南的事情,项玉眼下就面临着台湾最后的一个割据势力,台东的李云聪了,这家伙手里面还有五千士兵,占据着台东一点动静也没有,整个东都战役期间他都没什么反应,项玉自己也都有点疑惑,不知道此人心里打的什么算盘,说他聪明那也是真的聪明,早在战前的一些列举动就成功的骗过了明军,因此项玉才会有点重视这个对手,甚至担心他会趁着自己和梁军主力在东都城下决战之际率军偷袭自己,因此在东面布下了许多眼线,但是这人却并没有这样做,虽然东都之战结束的很快,但是他不可能一点动作也没有啊,可是却完全没有发现他有任何一点点的动作。

项玉摸不清李云聪想要干什么,其实后者这个时候也在犹豫,李云聪确实没有想要趁着明军和梁军决战之际趁机偷袭,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眼光,只是他心里似乎觉得像冯信这么弄下去台湾是好不了的,反而由于他所在的地方比较靠近基隆,因此从一些从基隆过来的商人哪里了解了一些基隆发生的变化,他对项玉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但是此时却已经是台湾岛内如日中天的人十分钦佩,钦佩他在那种条件之下竟然短时间之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的将基隆这个地方建设起来,不仅如此,他手底下的明军的战斗力和梁军相比确实是要高出不少,不仅是武器装备更加优良,而且军队从士兵到将领的面貌都显得朝气蓬勃,这又让他有些羡慕。

李云聪今年不过二十三岁,他还很年轻,他不想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总想要干几件轰轰烈烈的事情,再加上他是一名汉人,面对此时祖国山河沦入异族之手,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怎么恢复汉人的大好河山,因此他才没有出兵,因为他不想对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动手,这是汉人的最后希望,李云聪不允许他毁灭在自己的手中。

考虑了良久,李云聪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取出纸笔,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到基隆

正当项玉在明军休整完毕,准备对台东用兵的时候,李云聪派人送来了他的信,项玉虽然有些诧异,不过还是觉得这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他打开信件,李云聪在信中表示愿意将台东拱手送出,不愿意台湾这块土地再遭受战火了,他还表示愿意追随项玉,完成兴复大汉民族的大业。

李云聪在信里面写的比较模糊,很多事情都没有明确交代,比如虽然说愿意放弃台东,但是却并没有说他自己和麾下的军队如何处理,是否还是驻扎在原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实际上还是割据着跟现在没有分别。这使得项玉有点怀疑这是他使出的缓兵之计,但是项玉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他这缓兵之计有什么作用,明军眼下已经休整完毕,确实是到了要用兵的时候了,但是就算是他缓过了这一阵,他又能利用这些时间干些什么事呢?项玉想不太明白,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他想拖到酷暑时期,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六月末了,正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对外用兵确实是比较麻烦,因此这一仗项玉也不想打。

既然如此,项玉于是提笔回了一封信,将李云聪在信中没有写明白的事情注意问到,看看他是不是在使缓兵之计,同时也肯定了他为国出力的抱负,对他的投靠表示出欢迎。

这些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套话,项玉本来是很不屑的,但是这个时候不能将话题闹僵,能不用战争的方式和平解决自然是最好的,都是汉人兄弟没必要自家打架让外人看热闹,多丢人啊!况且眼下台湾的人口本来就少,打仗再死一点,就更少了,这都不是项玉想看到的。

写完这封信之后,项玉就没有下令让明军士兵准备作战了,这个时候天气确实是热,动一下都大汗淋漓的,别提行军打仗了,那简直就是遭罪。加上这个时候又没有空调冷气,对于项玉这个宅男来说,简直恨不得一天都要泡在水里面才能解暑。

安顿好台南的事情之后,眼下就安心的等待台东李云聪那边的消息了,如果不用作战的话,明军是时候该撤军回到基隆了,出来已经将近两个月了,不只是普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