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施琅得到上面的批准之后,立马带着部下离开了京师,快马加鞭赶赴福建上任去了。

这一消息很快的就通过中华军在福建的情报据点传到了台湾岛,施琅的大名大家自然都有耳闻,因此台湾的几员留守将领自然不敢懈怠,立刻将这一消息派人送到了吕宋岛,船队最先抵达的是安北市,最后才辗转来到马尼拉,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八月份了,算算时间,施琅这时候应该已经上任一个多月了。

项玉对于清朝的这位水军悍将自然是不敢小觑,立刻就准备将吕宋岛上的事情暂时托付下去,自己率领大军返航。

只是眼瞎吕宋岛上还是波云诡谲,各种势力犬牙交错,荷兰人、英国人、土著人、海盗,各种势力都对马尼拉的中华军威胁很大,况且这个时候张聪正带着大部分的海军和一部分陆军士兵前去棉兰老岛征讨当地的土著去了,项玉虽然心里着急,但是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他于是立刻召集安北市的李云聪前来马尼拉市,将留守马尼拉的重任交给了他。

在项玉的安排之中,李云聪将担负起吕宋岛上的留守工作,张聪在率军回归之后将要立即返回台湾去,因此项玉打算将目前马尼拉所有的海军舰船全部留给李云聪,这样一来他的手中将会有二十多艘战舰和一千五百名士兵,外加超过一万名新兵。

这个实力用于自保应该是足够了,若是想要向外扩张,只有等到新军训练完成之后,才能逐步的清剿岛上的土著部落的残余势力,至于海上的挑战,因为这个时候附近的海盗已经被中华军几乎全部剿灭,所以威胁并不是很大,加上正在建设之中的船厂,以后马尼拉也能够建造自己的海军的战舰,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很严重。

只是这个时候随着英国在印度逐渐的站稳了脚跟,加行西班牙人离去之后的南洋一带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所以项玉有点担心英国人会趁机前来插上一脚,这样的话就有点麻烦了,所以他给李云聪的建议是尽早派出舰队占领马六甲海峡,这一代的位置十分的重要,控制了这里,就几乎将英国人的势力驱逐了出去。

但是眼下吕宋岛的局势并不稳定,所以中华军目前并没足够的实力维持占领马六甲海峡的能力,所以这件事情也不能急于一时。

项玉交代的不过是如何发展工业和商业,剩余的事情则交给李云聪自己处理,台湾距离吕宋的距离很近就算是吕宋岛这边有什么事情真的解决不了,台湾岛这边也能够快速的支援。

当然在走之前,项玉还是要跟马尼拉的华人代表通个气,不能简单的一走了之,这样的话会对当地的华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项玉对这些华人代表没有丝毫的隐瞒,将台湾岛目前面临的威胁和自己打算马上返回台湾的消息告诉了他们,这些商人自然都有点吃惊,不过他们这个时候也明白,他们已经跟中华帝国绑在同一条船上了,如果西班牙人卷土重来,他们这些人自然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因此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中华军,有的甚至表示愿意捐钱捐物,这也让项玉有点感动,捐钱捐物他也不好带走,就让他们捐给吕宋的中华军好了。

项玉一行人在三天之后离开了马尼拉,搭乘着台湾派来的运输船队返回台湾,随行的还有六艘战舰和八百名士兵。

舰队在海上走的很慢,这个时候的帆船的航速能够达到四五节就已经很快了,像欧洲的那种五桅硬帆船在顺风的情况之下有可能达到七八节的速度,不过这倒也不影响什么。

五艘基隆级的战舰都跟着张聪全去出征了,所以项玉搭乘的是一艘四桅广船,这是一艘商船,并没有改装成战船,所以船身上面只有四门火炮,这艘商船名叫翔龙号,听上去十分的威武霸气,其实是项玉抢了小鬼子在二战时候的一艘航母的名字,不过后来顾及到日本的这艘名叫翔鹤号的航母藏身于美帝之手,所以就将鹤改为了龙。

翔龙号的排水量约为三百五十吨,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商船了,根据马尼拉西班牙人的记载,到过马尼拉的最大吨位的一艘中国船只吨位达到过八百六十余吨,是一艘六桅广船,可见当时的中国人的造船技术并不是十分的落后,大船也不是造不出来。

只是后来朝廷方面严禁民间私造四百料以上的船只,相当于一百多吨的船只,这对于民间的造船工业的发展可谓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再加上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的技术传承都是口口相传,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献可查,所以造船技术就逐渐的没落了下去,在清朝施行严厉的禁海令之后,中国的造船术便彻底的没落了下去,没有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末班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