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椋�耸钡匿钤俗芏绞橇制鹆��├哦杂谡飧鋈瞬皇呛芰私猓�恢�浪�撬持稳�甑慕�浚�崭毡坏鞯浇�侠吹H武钤俗芏降氖奔浠共坏揭荒辍�

但是漕运的事情事关朝廷水手,官盐的供给,北方大量的物资需要从江南一带经由运河北上,直达京师,从理论上推断中华军的军匠是不大可能经由淮水西进,然后驶入运河中去的。但是这件事情极有可能就是这个林起龙和江宁巡抚韩世琦两人搞的鬼。

但是这艘军舰毕竟是打到了京师一带,甚至是攻击了清军驻天津的军队,这件事情产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坏了,施琅也深知自己这边很难解释,因此一方面对清廷的决议不满,一方面也充满了担忧。

对方的舰船竟然能够北上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他当然知道能够拥有这样的航程的,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行驶这么远的距离的战船,中华军只有五艘铁甲舰,还好对方的这种舰船的规模不大,要是这种舰船来个十几二十艘,对方甚至可以真正的对京师形成直接威胁,想想都令施琅感到不安。

与其被动的防守,不如主动的出击,将敌军的主力歼灭在大海湾里面。然后再去慢慢解决沿海一带的残留势力,施琅相信,只要他的军队能够击溃中华军的主力,然后直接威胁到敌方陆地上的目标的话,对方在己方沿海一带游弋的战舰势必将会回援,善攻,也是一种防守。

施琅这个时候终于等不及所有的战船全部装备新式的火炮了,他下令大军装满弹药和补给品。士兵们全部登船,不在澎湖岛上留下一名士兵。所有的战船和人员全部启程出征。

清军进过之前的一些列的消耗,战船已经损失了将近九十艘,但是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里面,福建和浙江一带的船厂一共下水了超过两百艘战舰,其中吨位在三百吨以上的战舰的数量就达到了一百二十余艘,算起来清军的舰队规模不减反增。这个时候整支舰队达到了恐怖的五百五十艘战舰,这一数字是中华军的整整四倍!

清军这种规模的动向自然是瞒不过中华军的巡哨了,从澎湖出发,速度快的话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够抵达台南,所以留给中华军的准备时间并不是很多。

不过这个时候台南的防御早就已经就绪。就在清军备战期间,中华军这边分别在台湾城和台南城外修筑了两处炮台,进一步增强中华军对于海上的封锁和打击能力。

中华军集中了台南所有的海军舰艇,包括六艘铁甲舰,除去安北舰在外执行任务之外,剩余的包括基隆舰、台中舰、台南舰、安平舰、马尼拉舰和台东舰都已经集中到了台南,台东舰在之前的交战之中受到了一些损伤,进过半个多月的修理之后又重返作战序列,但是上面的舰长和减员则是全新的一批,原来的舰员和舰长王佐才这个时候正在北方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

中华军除去六艘铁甲舰之外,还有一百二十余艘各类战舰,吨位大多是在三百到四百吨,这也相当于清军的主力战舰的标准。

中华军原先制定了一套战术,包括诱敌深入,利用台南城外的大海湾的地利特点,对敌军舰队进行主动出击,使用纵向编队,四艘铁甲舰打头阵,两艘铁甲舰收尾,这样一来能够大大的提高编队的冲击能力,对敌方的阵型造成最大的冲击,因为这个时候海上一直都是刮着北风,所以舰队将从台湾城出发,首先占据有利位置,以防止清军使用火攻的战术。

清军在十二月二十一号终于抵达台南,整支舰队浩浩荡荡遮天蔽日,让人只看一眼就心生畏惧,附近海域的所有船只早就消失一空,海面上除了这一支庞大的舰队之外再也见不到其他的舰船。

“提督大人,我们到了安平镇了。”一名士兵小声说道。

施琅没有答话,直勾勾的盯着远处冒着浓烟的城堡,这是台湾城上面的中华军在发出报警的信号。

施琅从一旁士兵的手中取过来一副望远镜,放在眼前向远处看去。

根据之前他们掌握的情报,从外海进入大海湾有两个主要的路径,一个就是台湾城下面的大港,这一处水道比较深且宽,比较适合他们的船队通过,但是这个航道就在台湾城的城脚下,舰队想要通过这里必须要先拔掉台湾城,不然的火城中和岸上的炮台对他们的舰队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施琅看了看台湾城,这是一座不同意中土大陆的城郭类型,是一种典型的欧洲风格的建筑物,显然是之前荷兰人遗留下来的东西。

第两百四十一章大海战的前奏

但是这个时候的台湾城显然已经不是之前的荷兰人那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