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而此时的何晨,已领着残兵退回宛城。

回到宛城时,无数百姓、士家子弟皆自发出城十里相迎,锣鼓震天,欢声雷动,哪怕平时对何家不太感冒的文家、黄家等,也由衷的感到敬佩,派人出来相迎,当然不无因为这次表现极为惊艳的文聘、黄忠等的原因。

回到宛城不过数日,太后册封的文书已到宛城。

何晨这个南阳太守,便当的名正言顺,他立马开始对这次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升迁文聘为宛城令,接替自己的空缺。本来这个职位要朝庭来安排的,但如今情况是太后让自己看着办,那还客气什么,立马安插心腹上任。又调廖化为长史,统管南阳郡县一切兵力事宜。本来除了边郡,一般是不设这个官位的,但有了太后讨判的借口,不用过期做废啊。

其中李严升为功曹,黄忠为军侯,俞涉、晏明、吕常、娄圭、刘望之等或多或少升官。对于作战勇猛,立有战功的士兵,何晨也毫不吝啬,或升职或重赏。余下的兵丁士卒们也加发数倍粮饷,又排流水宴数百张,好酒好肉不要钱的上桌,吃的兵丁们满嘴流油,喝的鼎鼎大醉。

数日后,何晨又安排人重金抚恤阵亡兵卒家属,免部份徭役,这让家属们更是感激涕零。何晨官声开始雀起。

其中,荀攸、田丰能力开始崭露头角。诺大的南阳郡一应事务梳理的井井有条,张弛有度。荀攸处事圆滑,手段老辣,谈笑间尘埃落定;田丰铁骨铮铮,眼里揉不进沙子,法度森严,事无巨细,效率奇高。

有了这两人加上李严、习授等相助,宛城昌荣日盛一日,相信只要在这样发展下去,不用数年,必然一跃而成荆襄大郡,中原重镇。

第二卷 京都风云 第二十六章 来比划比划

这一日,何晨正在校场催促娄圭加紧操练士卒,演练阵列,忽然有令兵来报道:“禀太守,张辽领千员兵卒已到宛城外十里休整,等候太守调令。”

“好。”何晨大喜,日日等,夜夜盼,就怕中间出什么娄子,终于把张辽这家伙整来了。

难怪何晨要高兴成这样,要说三国里何晨最为崇拜的将领无疑是黄忠了。这位老将年过古稀依然能定军山一役中,怒斩中原名将夏侯渊,可谓宝刀不老。但要说三国系列里,用的最趁手的武将,无疑是张辽了。

无论是三国群英2里“烈火旋登”+落日弓”,还是群英7里“冻血炼狱刀”+必杀技的组合,张辽绝对是一个逆天的存在,一个人可以干翻了一大队,单挑群殴样样精通。纵观群英系统中,无论是哪一系列里,张辽的武力从没有跌过95,智力没有少于85。这是极为恐怖的数值,而能有这个数值武将屈指可数。代表着张辽不但是一员超一流的猛将,而且还是位极为出色的统帅。

史上他的大小功绩不用多说,单单是合肥一役,以区区八百死士就敢冲锋吴军大寨,便可看出张辽武勇与胆略。大败孙权后又与李典、乐进以七千之众破东吴十万之兵于逍遥津,威镇江东,吓的小子不敢夜啼。此役中,吴督禁卫军陈武不幸战死,宋谦、徐盛、周泰、凌统、甘宁等江东名将皆负伤后退。更为重要的是:与诸葛亮隆中对齐名的榻上策,鲁肃守江淮开阔长江纵深,以合肥为支点,西出荆襄,北上徐州的全盘战略被打破,让孙权的北伐雄心受到沉重打击。

张辽,是群英系列里何晨必用武将之一。

话说何晨得到消息后,马上叫上文聘、黄忠等人,领上数百骑兵,兴冲冲的出城迎接。

文聘、黄忠心生纳闷,何晨虽然不拘小节,但行事还算稳重;虽然礼贤下士,但也矜持有度。但是今天怎么一听这个张辽来了,便兴奋的有些过度呢?看他样子,比前些日子封了南阳郡守还高兴。这个张辽到底有什么来头?

自从杀了阉党之后,文聘终于全心全意投入何晨阵营,对于黄忠的武艺他自愧不如,但对于这个张辽,还是心生好强之心。

很快何晨领着一干人来到城外,让骑兵排开阵列等侯。

没过多久,就见一队人马烟尘滚滚而来。

这队人马虽然番衣不整,铠甲武器参差不齐,脸上也有些疲惫之色,但每个兵卒体格彪悍,,行进中整齐有序,军纪森严,调度有法。

就连练兵颇为自负的娄圭,也不由赞道:“观兵而知将,这个张辽果然有一套,听闻此乃河北刚招募新兵,短短数月竟练有如此军容,被郡守看重之人,果然有一些本领。”

要说视人目光,还有谁能比的过熟知三国历史的何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