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在8月21日,瓦拉斯卡城外瓦尔瓦拉河大桥处,西岸驻守此处的奥登尼亚第4集团军第312步兵师第2团第4营第3连连长,得到手下的报告,说在沿河对面目击到路军坦克出现。于是这位连长带着几名军士,亲自来到桥头堡处用望远镜观察。他发现对岸确实多了一些人在活动,而那边并非友军的活动范围。瞧那样子,应该就是路德尼亚军无疑。他派人把这个消息上报上去,随后继续观察对岸的举动。

在迟迟没有得到上面的指示后,这位连长大着胆子,向对岸的路军发射了枚蓝色的信号弹。他们发现了这边的奥军,甚至有的人爬出坦克,朝对岸挥手致意。由于两军所使用无线电信号不同,因此奥登尼亚军方面只能派熟知高地语的翻译拿着扩音器朝对岸大声喊话,询问他们能不能过来与之汇合。在经过半个小时之后,路德尼亚的坦克兵们开始开着重型坦克,驶到桥中央,而奥军方面那位连长和他的下属也在那里迎接他们。两军士兵握手欢笑,好像看到了自己人一样。

不知是哪个机灵鬼,从附近农田的菜地里摘了一把开得正盛的黄花菜,拿给那位连长。连长站在路军坦克的履带上,向两个坦克兵献花,连底下的士兵也拿着油菜花。这个场面被闻风而来的随军记者拍下,作为两国和平友好的见证。他们虽然不熟悉对方的语言,不过都脸带笑容。对于战果,他们似乎毫不担心,因为他们都坚信乌里尼亚必将属于自己。

虽然后来这张照片被奥登尼亚政府作为两国友好交往的证明刊登在全国的报纸上,不过那位率先与路德尼亚军接触的连长还是因为违反命令擅自行动而遭到了处罚,记了个大过。但是这并不表示奥军领导层对这种接触有反对意见,相反,他们也很希望见到这样的结果。因为一旦与路德尼亚开战,那么奥军此时肯定难以应付。

在两个大国的夹攻下,乌里尼亚四面楚歌。而且他们日夜盼望的外国援军又迟迟没有出现的迹象,这更让乌里尼亚人寒心。城里被奥军的空军部队炸得没剩下几座完好无损的建筑,人们甚至开始断粮,只能掘地上的草根或挖树皮充饥。城内的守军也没有了武器弹药,只能听任侵略者蹂躏这座首都。他们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国庆节期间休假,暂停连载^…^)

第二十七章 瓜分乌里尼亚(2)

虽然奥登尼亚军与东面的路德尼亚军已经控制了整个乌里尼亚的国土,然而那些战胜国还是没有打算出兵。昂尼亚国内谴责之声高涨,它的政府与它的新总统当然也是一致枪口对向,痛批奥登尼亚发动战争是不义之举,曼尼亚也是如此。可是两国的部队根本没调动起来,对付奥登尼亚;相反,它们积极准备国内的防守攻势,以备奥军侵略时派上用场。看样子,他们似乎是打算等奥登尼亚自己停下来,不再去占领别国。至于乌里尼亚,这些国家当然口头上继续支持,可说到实际行动,那就欠奉了。

在这种绝望的日子中,乌里尼亚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创世历1084年8月25日,该国国王查理五世正式宣布:乌里尼亚向奥登尼亚投降,全体人民放弃抵抗。又派遣官员,到城外来与奥军将领签署停战协议。得到这一消息后,乌里尼亚首都内外一片哀声,但此时他们已经无路可走,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全国上下都会有灭亡之忧。

与乌里尼亚不同的是,奥登尼亚政府与胜利党却是欢欣鼓舞。自第一次神谕战争以来,这个屡次被敌国羞辱欺压的国家,如今已经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是凌驾于战胜国之上了!在停战协议上,乌里尼亚代表在屈辱的条款下签上自己的名字,承认国家战败,并且将主权移交奥登尼亚管理。也就是说,乌里尼亚这个国家实际上从即日起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奥登尼亚的属地。而另一方面,乌里尼亚也被迫与路德尼亚签署协议,承认对方对本国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上这也是等于把国家让给了对方。乌里尼亚政府与其王室,也正式宣告退位,由奥方全权接掌管理。

这次战役,奥登尼亚花费了极小的代价,就取得了半个乌里尼亚的领土,可以说是完全成功。而且有效地避免了与路德尼亚的冲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缓冲地带,方便监察对方的一举一动,为本国的军队争取时间作好防守。喜迅传来,全军上下都高兴得不得了。征服了敌人,而且己方伤亡如此之少,难道还不可喜可贺吗?所以这些大多数是刚投入战场不久的年轻人们,都像孩子似的庆祝着属于他们的胜利。

在乌里尼亚投降后的第二日,空军部队虽然还没有接到原地休息的命令,不过在私底下,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们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