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 (第1/4页)

第十二章 异教徒的《圣天使之歌》(3)

“既然贵处已经因为城中的骚乱而忙个不停,那么作为驻扎在此地的军队,我们很应该为盟友分担困难,更何况,押解异教徒回国内,对于我们军方来说,不管是理由还是人力物力上,都比贵政府更充分。所以,要是不介意的话,就将这些人交给我们来处理好了。”

尤琛的话是对方没有想到的,那官员一愣,正想笑但又消失了,他迟疑地说:

“可是,这批异教徒是贵国委派的总督阁下亲自要求我们押送的,要是现在有所变动,这恐怕……”

“反正都是押送,由军队来做会更合适些。更何况,现在城中的情况急需安抚管理,你们的工作同样重要,所以为了不耽搁诸位的宝贵时间,我相信这样的安排,总督也会同意的。”

面对着这位威严不容置疑的奥军少校,威汀萨市政府的官员也只能答应对方的要求,同意将这些异教徒转交给对方。在心里,他们打定主意,要是回去以后被总督或奥登尼亚的战地代表们得知而责怪,那他们也有理由申辩:因为这是你们自己的军队要求的嘛!对于这些翁波里尼亚本地的官员而言,少一事更好。

在办理了转交手续、打发走了威汀萨的官员后,尤琛又让哈根去把车队里异教徒的领头人物带来。于是哈根又来到营地附近的停泊着卡车的地方,在那一群难民似模样的人里询问谁才是他们的领头人。那群异教徒开始时看到周围全是奥登尼亚军人,吓得个个低头,人人发抖。不过过了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些“敌人”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相反的,还让他们下车休息。有的异教徒可能是在国内受过太多磨难,误以为是要将他们就地枪决,所以死活不肯下车。官兵们不知营长的意思,只能先把他们留在原地看守。哈根的到来,更让这些男女老少不安。他们你看看我,我又看看你,就是不肯说出谁才是他们这群人中的领头人物。哈根与不少奥登尼亚同龄人一样,都知道在异教徒中,教会中的人例如神甫和颂经人就是公认的带头人,所以他问了一遍又遍:

“你们这儿有颂经人或是神甫吗?”

异教徒们没人出声,只是或低下头或一脸惊恐地看着面前这个军官。哈根没办法,又见他们都能听懂路尼语,索性说:

“你们领头的要是再不出来,我们马上将你们送回城里,让那些市政府的人来将你们送进劳动营吧!”

他这句话一说,没过多久,人群中一个留着胡子、年纪大概在六十岁上下的老人走出来。虽然是多日来颠沛流离但看得出这个老人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显得彬彬有礼而且颇有书卷味。他朝哈根点点头,说:

“请不要难为他们,我是颂经的巴纳(巴纳在异教徒中表示‘传道之人’,是专指颂经人)。”

哈根清楚地看到。在这位老人走出人群时。里面有不少人都想将他挡在身后或是要拉住他。显然。这位一定就是这些异教徒地带头人物。他没说什么。便将这位巴纳老人带往营部。

一进营部。尤琛好像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扫了一眼哈根。接着。他就将注意力放在眼前这个老人地身上。颂经人可能是头一次来到奥军这种指挥部里。显得有些局促。但他还是鼓起勇气。走前一步向尤琛致意——这个老人也能看出谁地军队高低、谁是这儿地指挥官——向他说道:

“指挥官先生。我们虽然是异教徒。但是都是些普通地老百姓。从来没有做犯法地事情。来到翁波里尼亚。也是迫不得已。希望您明白。我们都无意反对政府、反对胜利党。也跟那些外国敌人没有半点联系。所以请您……”

可能是想到他们接下来将会遭遇到何种下场。所以巴纳颂经人显得有点哽咽。看到这个老人弯腰驼背地向他们乞求。哈根不禁转过脸去。尤琛地声音这时候在他们地耳边响起来。显得很平静。就像是平日里跟同僚们在一起聊天时那样:

“你们从哪儿来?奥登吗?”

“是地。我们都是奥登人。只是在一年多前。因为证件不再有效。所以只好到翁波里尼亚来。”

听尤琛这么说,哈根才发现,巴纳的口音的确是奥登口音。没想到在翁波里尼亚,也会听到乡音,而且是在一个异教徒身上。在奥登尼亚国内,原本就居住着超过百万之数的异教徒,只是在胜利党上台后,这个数字才急剧减少。尤琛请老人坐下来,然后他笑着说:

“我也是奥登人,不过离开家乡也有两年多了,一直没回去看过。离开家,在外面飘泊,那滋味不好受啊。”

看到这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