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孟本在一旁与顾周氏解释道:“咱们这养珍珠和天生天养的不同,也不是养的越久就能出好珠的。要知道时间长了,虽然珠子还能略微长大; 但却没得之前收获的质地、光泽好。这珠子固然讲究大小,但是珠质、珠色才是更紧要的。”

孟本又道:“咱们这珠子是经过两夏一冬最好; 说起来今年秋末或者冬初也可采得。只是明年早春采珠还有别的好处,不止这时候的珠子光泽与质地好。且这时候采珠可与下一轮育珠时候连在一起; 用上一轮的育珠蚌蚌壳做珠核,十分合适。早春之后又越来越暖和,之前种珠是伤了蚌的; 这时候也有利于伤好; 珍珠也能生长越好。”

顾周氏听孟本说的头头是道; 不止能说出如何做; 最难得的是还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忍不住赞道:“可见是十分用心了!原先你哪里知道这些; 就是如今扎进这行当里,若不是自己花了心思也一定是不知的。”

孟本去海中洲不过是监管一切,既是保守机密; 也是把握用度,同时还要人手分工之类。至于这珍珠如何养的; 他不知道也是常理,难道让他一个掌柜日日下水摸索么,他本来也不是做这个的。

但现在说来是清清楚楚,这就能说明他的细心与用心了。他年纪轻轻——至少在掌柜这位置上年纪轻轻。能当上掌柜,除了敢做事、敢担当外,这样的心思也是原因之一了。

孟本这时候得了顾周氏一句夸赞,脸上已经笑开了,但还要做谦逊样子:“太太严重了,我这算什么。不过是每日平白问几个真正做事养珠能手,再自己琢磨一些道理,有了这样的所得罢了。其实说起来还是动嘴的时候多些,还是别人的功劳。”

顾周氏却是摆摆手道:“可别谦虚,你又不是那样的人。况且本来也没夸错你,让你在海中洲是帮着管事的,你不学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如今几年下来,你倒是成了一个‘珍珠精’,难道不该赞一赞。”

虽说他们管事掌柜不知道底下东西的细究也无妨,但是要是十分了解自然是更好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是因为更了解得了天大的好处,在商场上战胜对头呢。虽说如今养珍珠似他们家一般的没有,可以说得上是独门生意了,但是这门生意不可能永远独门,将来就能用得上了。

顾周氏沉吟了一会儿,便道:“这些事情你给细细地写个册子出来,祯娘一定喜欢这些,该让她知道的。”

孟本自然是点头答应,然后才拱拱手道:“明年年初就能得珠子了,现在很多事情就要准备着,倒是要请太太示下——原来已经按着布置询问过东南几个中等珠商了,并没有打草惊蛇。他们也说的清清楚楚,如今珍珠正是供不应求,凡是养珠户和采珠户都是他们祖宗,可着劲开价呢!”

天然之中,一颗珍珠长成何等费力。历经多少时光,还有种种巧合才能成珠。然而被人采出使用却是极快的——而且珍珠还有一个老大难,无法存世。珍珠自佩戴之日起几十年间就会黯淡萎缩,所谓人老珠黄么。更不要提那些随葬的,大概最后也就是灰飞烟灭了。

这样可就不如别的宝石了,虽然每年也使用的多,追究产出地,似乎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东西多东西好。但人家能够存世,市面上其实是越来越多的,还能从东家到西家。珍珠不同,真个是产出越来越少,市面上也越来越少。

这样的行情,顾家在养珍珠前就有所耳闻,但真扎进这行当以后,孟本才潜心研究,知道地一清二楚。这可比他们原本雾里看花要清楚多了,详情比传闻还要来得厉害。这是珠商们日日要叫苦的事情,孟本却是激动地浑身发抖,说白了就是发财的大机遇!

顾周氏这时候正在思索,也就没有开口说话。而孟本就接着道:“本来是打算找些中小珠商做事,这也是防着店大欺客,况且这样养珠的事儿也能多保守两年,多发几年独门财。不过小姐也是给我写了信的,让给找个大珠商,最好是珠子要上贡的。”

顾周氏这才‘唔’了一声,她并不知道这件事。本来祯娘早就涉足家里的生意了,给掌柜写信之类,顾周氏也不会过问。涉及到生意上的大事,掌柜们才会与顾周氏说一声——这也是因为很多事情没得顾周氏这个当家人点头,账上是做不了的。

顾周氏点点头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她一般不会在掌柜和管事面前直接驳了祯娘的意思。这也是为了一步步加深祯娘的威望,将来祯娘当家的时候下头能更加信服。顾周氏大概知道了一点为什么,毕竟‘珠子要上贡’就是一个提示了,但是事情如何她还不能随便定论。

于是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