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蛎�海�跄锵胂攵季醯貌皇媸省6�饧浞孔拥孛娌壬先ト砣淼模�玫牟皇茄蛎�海��怯媒�飨牟及�说菩牟菹�龀隼吹氖室苏獗叩摹�鹤印��

灯心草本来就是用来编席子的好材料,这里是精选了又软又韧的灯心草,编成了比普通灯心草席厚的多的草席,然后用特殊的针法外层钉上了一层厚夏布。这种夏布以江西出产最为有名气,这是因为江西有好棉好麻,棉麻混纺得到这种十分厚又不沾热的布料。这个其实一般是用来做夏日的褥单、被套最好,没得竹席那样凉,却也十分舒适。

这样的毯子铺满了这个小房间,至于座椅、榻上,到处都有江西竹席。竹席边上是用夹金丝的锦缎包裹,这是一种富贵满堂而又不至于庸俗的品味。

宋夫人一见就大为心动道:“竟是这个!夫人从哪里淘换得来这许多的竹席?我原以为这中西不过竹子、芦苇、灯心草这些十分贱的东西编成,又是夏日里很用得着的,没有道理吕宋这边没得,但是真没想到这边真是没有!”

这个祯娘知道一点,大概和她家有海上的生意有关。所以外国各国有哪些特产她会清清楚楚,而大明有哪些外国没有的东西,她也是熟记于心。除了一些人尽皆知的以外,其实很少有人晓得,竹席也是一种。

竹席在西夷人那里没有,在原本的吕宋流不流行祯娘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现在的吕宋是真的难觅这个小东西的踪迹或许有一些商人做生意会运一些来,但是数量不多,也没有规律。

这大概是因为,即使宋夫人这样的人需要这个,但放眼到更大的地方,别的人需要这个寥寥无几。而宋夫人这样的人在吕宋岛上多么?恐怕几千个人里头才找得出一个。或许等日后那些新定居的大明人做了几年工,也有钱置产置业了,他们也是买这些东西的人,可至少现在他们并不是。

至于祯娘如今在总督府,许多房间里可把席子这一样东西放的满当当,以此来适应这边的炎热。她听到了宋夫人的惊叹,回应道:“这就是乡土不同了,原来倒是十分常见的东西,到了这里再难得觅到。”

跟着说了这一句才道:“这也不难,其中一些不过是来这边之前已经打点好了的,还有一些则是去信了家里,从大明那边连同其他要的东西一起发送了过来。这一回送的多,宋太太且带一些过去。”

宋夫人当然要推辞,祯娘却止住了她的话头道:“太太不必与我说客气话,咱们一同到了异国他乡,本就应该守望相助。更早的时候太太奶奶们过来与我说长道短,不都是一些在吕宋应该多加注意的事情?这时候不过是几张草席而已,若是在大明,这种东西谁家送的出手!也就是在了吕宋,因为正用得着又难得,才拿出来献宝一回。”

这种东西确实不是什么值钱珍宝之物,祯娘这样说宋夫人当然也就顺水推舟收下了。又略谢了几句,就转而道:“今日你倒是得闲,这小厅门一打开我就知道你为什么不去外面厅堂了,原来在这里品茶,茶香气都透到外头去了。”

祯娘确实是在试几样茶叶,却没想到宋夫人能一下说出来这倒不是祯娘对宋夫人有什么偏见,她是真觉得两人十分投契的。只是她也知道宋夫人原始天津人士,丈夫也是北边的,后来当官办差,也没有南下过。

而说到北边喝茶,那确实是不如南边来的精了。也就是京城那边还有些讲究,其余的地方是远远比不上南边的。

南边是茶祖宗,产茶、制茶等无一不是精到了极点,种种讲究不知被写成了多少本书。就算是那等精穷的人家,待客也要用上自家采的野茶,不然端出一碗白水与客人,脸面上是真的过不去!

到了北方他们当然也喝茶,特别是京城里,汇聚了天下好茶,也汇聚了天南地北的人,种种讲究并不比南边苏杭来的少。但出了京城以后就完全不同了,特别是陕西、山西、甘肃、山东这些地方,那就更不要提。

陕甘宁因临近北方,饮食上头与他们那边十分相似,大户人家吃荤少素,往往十分油腻。这种情形对于他们饮茶也有许多影响,譬如绿茶、红茶、花茶三类茶里头,他们绿茶就是不喝的都知道,食性油腻又用绿茶,第二天是准保要拉肚子的。

而绿茶才是南边最讲究的类别,红茶、花茶里头当然也有名品,但说到称之为‘茶王’的几样茶叶,绝对都是绿茶来着。就这一样,在南人眼里,格调就不够了。

特别是那边流行的一种花茶,谓之‘香片’。什么是香片,说白了就是茉莉花茶都统称为香片。茶商从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把茶叶大量贩运到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