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1/4页)

“可这样一来大臣们只怕无法接受。”

“无论哪朝哪代,其实争斗比较厉害的还是在下层官员之间,上层之间更多的是走妥协共存的路线。只有那些不知死活的才会明目张胆的进行党争。所以只要利益分配得当,朕相信朝中官员自然会欣然接受。朕打算推广公务员制度,将各省、州、县的非行政长官类工作人员纳入进来。

稳定了公务员,然后再在朝廷上下推行政务员升迁制度,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公务员只要不犯错,不失职就能保持到退休,然后享受相关的待遇。”

“臣妾以为制度虽然,但明朝人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你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除了要取得朝廷中的大臣们的支持外,也要选拔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来执行。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臣妾永远支持你!”周涛说得十分动情,这也是她内心的声音。

既然回不去了,留在这明朝,身为母仪天下皇后除了相夫教子,过多的参与政事只会让朝中大臣们反感。

朱显波想想也对,于是继续去找朱丹。

找朱丹的目的却不一样,至少从朱显波的内心里看来,要改革,要走资本主义,那么皇室的资产除了公有的之外,最为皇上最重要的成员,皇子们应该掌握足够的财富以便在将来的资本说话的社会有足够的力量。

“朱丹,朕想让朝阳接替郑泰担任印度商贸队的统领,你看如何?”

“皇上的的意思是?”

“朝阳是朕的皇子,替朝廷和朕赚钱,朕放心,而且朕希望在国内推行改革……”朱显波又将自己和周涛说的那些话重复了一遍。

“如此虽好,只是朝阳会不会不喜欢贸易,而是希望领兵打仗,到时候只怕生意亏本,还要满腹怨言。”朱丹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子。

“朝阳虽然是个武痴,但是天资还是十分聪明的,如果有一个人长期陪在他身边教导他。他一定能从一介武夫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同样,如果能熟悉商场上的一切,那么离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也不远了。只可惜朝廷也离开邢强他们几个。”

“皇上的意思是让我去印度洋辅导朝阳?”

“朕知道,这样虽然不合规矩,但是如果你坚持要守在自己的儿子身边,朕相信朝中和后宫也不会真有人反对的。”

“臣妾明白了,臣妾会立刻着手准备,随时出发。”

“不用那么急,你先给朝阳通通气,让他有个准备,等过完年后,朕就派人护送你前往马六甲。不过如此一来,朕要想要像往常一样见你就难了。”

“臣妾早已人老珠黄,皇上后宫佳丽无数。臣妾就不劳皇上记挂了。”

“你看你,还是把心里话说出来了。还是不情愿去印度啊,这样朕又于心何忍呢?”

“皇上过滤了,臣妾也是说笑的,臣妾这个年纪的女人,阳儿已经逐渐取代了皇上占据了臣妾的大部。”

“哎呀,原来是朕跌份了啊。”朱显波适时的自嘲,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其实朱丹说的没错,快四十的女人了,儿子都成年了,守护和陪绑儿女是大部分传统中国女人的心愿。何况身为后宫女人,朱丹封后已经不可能,贵为皇妃她不可能自降身价去和那些十来岁的秀女们争皇上。

而作为现代人,她还是有他的优势的,这也是朱显波同意他去印度辅佐朱朝阳的重要原因。别人不明白资本意味着什么,后世人的朱丹却深有体会。

当然在朱显波的计划里还有一盘棋,既然大明的疆土越来越宽广,而中土皇上的位置只有一个,如果朱丹能带头走出去,将来说不定会有嫔妃陆续愿意前往海外属地陪同皇子们在当地经营。如果不能实现邦联,那么让自己的皇子们各领一国也未尝不可。

当然,这些他暂时还不能和各位嫔妃明说,只能成熟一个外派一个。就算皇子们不是每个都能成为统领一方的合格总督,早点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资本,在将来可能出现的资本大战中也能取得先机。

皇家这个最大的靠山,可以让年轻的皇子们在商场轻松自如的成长,不用担心盈亏,只求熟悉行情。

当然朱显波的第三个要约谈的对象就是曾经的中央将军、东南亚海盗王,如今的皇妃张蕾。朱显波不担心张蕾会不会同意自己逐渐将皇子外派的计划,而是担心这女人沉不住气,带着年幼皇子匆匆出发了。那样对于成长中的皇子又不公平了。

朱显波已经亏欠张蕾很多,不希望再亏欠她娘俩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