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陈璟又笑了下。道:“我并没有来历。不知这几天,大人查清楚二太尉先妾的死因了吗?”

“二太尉不肯验尸,故而要坐实你杀人,这点不用更改。”府尹大人道。

陈璟听到这话,表情没变。

假如他要死,府尹不会单独在府里的后院见他。

他在等府尹的下文。

“。。。。。。假如,你能告诉本府实话,本府可以帮你。至少判得轻些,能保住性命。只要保住性命。往后的事,且再商量。”府尹道。

他原本以为,陈璟听说是坐实杀人,要判死刑,会很害怕,求大人做主等。

这样,府尹就可以顺利说出接下来的话。但是,陈璟根本不在意,没有出现府尹预想的情况,府尹怔了下,只得自己往下接话了。

“大人,您要听什么实话?”陈璟问。

“你是你说陈,可是大理陈氏子弟?”府尹说到这句,声音突然轻了不少。

大理陈氏,并不是皇族,这点陈璟很清楚。

所以,他不明白这位府尹到底要问什么。

“不是!”陈璟道。

“你只管告诉本府,本府会替你保留。”府尹道,“本府见过大理陈氏。早在五年前,有位老先生,自称是跟随大理商队,到了京师。他是个大夫,能观面问诊,丝毫不差。

本府之前听闻,你只是看了眼二太尉的小妾,就能诊断她的病。如此手段,难不成是自学的?京里郎中如云,从未见过其他人还有这般能耐。”

所谓大理陈氏,就是一个姓陈的老先生,从大理来的。

府尹如此称呼,不过是为了抬举那位老先生,想给陈璟带顶高帽子。他似乎已经认定,陈璟就是从大理来的神医。

否则,为何都姓陈?

哪有这般巧合?

府尹完全忘了,陈氏乃大姓,族人遍布天下。若说姓陈就有亲戚关系,着实太过于牵强。

他是求医心切。

这位府尹大人,五年前遇到了那位老先生。

当时,是在朋友家的宴席上。

大家听闻这位老先生神奇,就让他观面诊脉,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毛病。结果,那位老先生每个都断得很准。

到了府尹的时候,那位老先生说:“王爷身有寒症,而且服用热药一年多。王爷即将无碍,只是世子或者郡主怕是不好,估计以后淋病不断。若是有缘,小老儿给王爷府上的世子诊断一番,如何?”

当时,府尹刚刚得了独子。

他等了好几天,才生了这么个儿子。

随后这几年,府尹又得了三个儿子。但是对于长子,他疼爱有加。他不太相信观面诊断,觉得那老先生是胡诌,旁人也不过是应和,说什么都诊断对了,也不过是场面话,未必是真的。

在这个年代,孩子很容易夭折。

府尹也很相信命运之说。

他的儿子满月那天,请了算命先生。那算命先生说,孩子娇弱,不应该沾染药石,否则难以养活。

那算命先生还给了孩子一道符,让他随身带着。

结果,那孩子很健康,长到了八个月。

如今,没有半点问题,陡然请大夫去府上问诊,府尹心里咯噔了下,生怕不吉利。故而,他犹豫了两天,最终没有请陈老先生。

又过了四个月,府尹的儿子满周岁。

那时候,大理那位陈老先生,早已回去,找不到人。

府尹的独子开始发淋病。

不是旁的病,就是淋病,和那位陈老先生所言,只字不差!

京里太医们,个个开了方子,却不能痊愈。

已经五年了,府尹的长子每隔半年就要发一次淋病,然后持续七八天。不管用什么药,都要持续七八天,然后就好了。

半年之后,再次发作。

周转下来,已经五年整。

府尹很心疼儿子,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请那位陈老先生登门问诊。这五年里,府尹花了不少的钱财,派人去大理寻找那位陈老先生。

他却听闻,陈老先生已经去世了。

老先生似乎没有亲传弟子。也有人说,有个亲传弟子,早已云游四方,不知去向。

然后,府尹就碰到了二太尉爱妾这个案子。

陈璟对二太尉爱妾的诊断,简直和当初那位陈老先生如出一辙。想到这里,府尹心里又惊又喜。

他想,他儿子的救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