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不过跟西方交响乐和中国雅乐那样的纯粹音乐不同,中国的大曲是要伴着歌舞表演的,她是一种大型的乐舞,也可以分开,单纯用乐器表演,形式比较灵活。

汉代就已经很成熟的了,汉代的乐府就是专门表演这个的,因此还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乐府诗。

到唐宋到达巅峰,伴随的是唐宋诗词也达到了巅峰,比如名曲兰陵王入阵曲(秦王破阵曲),春江花月夜等。

经过宋末的战乱,很多大曲消失,之后元朝统治的一个世纪,大曲进一步消亡。

到了明代,基本上很少有人听了,也很少有人懂得表演,这些教坊司的小丫头就没有接触过。

但大曲的影子还有,比如许多流行的词牌曲牌,其实就是当年大曲中的一段,相当于一首歌的**部分,单独分出来,然后挂个牌子。

杨潮虽然觉得可惜,但是他的音乐水准,其实并不算高。

连这些从小练习的丫头都不如。

在后世也不过是在比自己更不懂一律的妹子面前装个逼,要在明代的青楼乐人面前装,还差的太远了。

杨潮根本就没有能力恢复唐宋大曲的表演,而且也没有兴趣去恢复,因为既然被淘汰了,就意味着没有市场,元明戏剧开始流行,那就是民间市场的原因。

所以杨潮只不过是想借用大曲的形式,编排出新的艺术表演而已,杨潮始终认为,艺术领域,推陈出新也是极为重要的。

就好像一个唱功很好的歌手,不可能靠翻唱别人的老歌成名一样,就是秦淮河的名妓,也都需要有自己独到的成名曲,否则就是不入流的。

因此顾眉非常羡慕杨潮写给李香君的那首长诗,其实她不知道的是,那首诗并不是杨潮专门写给李香君的,而是被王潇骗着写下,然后转手送去媚香楼的。

台上的表演继续着,一百个丫头弹了一阵后,顾眉继续开始弹。

“胡兄,这首曲子叫做《楚汉》,你也可以叫她《十面埋伏》。”

杨潮一边听着,一边对旁边的胡全解释着,他知道胡全不通音律。

十面埋伏的琵琶曲在后世极为有名,但在明代还不叫《十面埋伏》,而是叫做《楚汉》。

这首曲子,用琵琶演奏最为合适,能够将琵琶这种乐器的特点表演的淋漓尽致。

一把琵琶,用这首曲子,竟然可以表演出千军万马的架势。

后世要表演出气势恢宏的音乐,一般都是需要交响乐这种形式的组合音乐的。

所以杨潮选择这首十面埋伏做为开幕曲,其实相当合适,尤其还有一百人帮顾湄伴奏,外加台子下面杨潮精心设计的机关,更是能表现出一种气势。

“杨兄。”

胡全应了一声。

杨潮嗯了下,继续欣赏。

心中已经在开始准备,如何继续发扬,这一百个丫头,容貌都是一般,功底倒是不错,所以给人伴奏很合适,但是杨潮不仅仅是想让她们帮顾湄这样的名妓伴奏。

杨潮对大曲的另一种形式,乐舞结合也非常感兴趣,如果有乐人伴奏,表演戏剧的话,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只是时间上,杨潮还没有来得及排练,因为金钗楼里没有自己的名角,名角是买不来的,只能自己培养,所以就不可能排练,毕竟请顾湄这样的名妓来表演一天可以,如果请他们在金钗楼中跟着排练,以她们的地位,根本不可能答应。

甚至还会以为是对她们的侮辱。

所以杨潮也只能暂时放弃这个诱人的打算。

只是这让杨潮觉得,金钗楼还是要有自己的名妓镇楼,否则容易受制于人。

当然,把金钗楼打造成一个品牌,打造成一个平台的计划,杨潮并没有动摇。

“杨兄。许仲孝进京了!”

这时,胡全终于说了出来,杨潮叮嘱他帮忙盯着许仲孝,胡全也知道许仲孝害过杨家,因此一直关注着,这次得到了许仲孝去北京的消息,本来第一时间就想告诉杨潮的,可是那日突然感觉自己跟杨潮的距离有些远,失神之下竟然把什么都忘记了。

————————————

建了一个书友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145095539。同时求推荐票,收藏啊。

第八十五节你也怕我

今天杨潮请自己来金钗楼,他就又想了起来,心中不由担忧是不是耽误了杨潮的大事,毕竟这已经是几天前的事情了。

因此有些犹豫,但总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