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4页)

他是以为杨潮是给自己买的铁甲,谁会给大头兵买这玩意啊。

“大人要多少?”

冯匠头不由问道,如果是长久生意,他倒是还能让利。本来以为就一件,还直接给打坏了。他以为钱都收不回来了,料钱可垫付了许多呢。

“多少?”

杨潮笑了笑。

“本官现在有八百个兵。想没人配一件,就怕你打不出来!”

“什么?八百!”

冯匠头不由惊呼出来。

八百件铁甲,一件十五两,那就是一万多两银子的买卖,冯匠头不由惊呼。

但是随即又忧虑起来,自己带着徒弟一个月也只能打出来一两副,八百副至少得打造四百个月,得三四十年才能打完啊。

杨潮却笑道:“所以啊,你得想办法加快速度,本官建议你请人专门打造甲片,请人专门来穿,这样分工的话,也许会快一些。不过你得保证水平,如果那件铁甲有问题,本官可不会付钱的。”

冯匠头顿时觉得自己钻了牛角尖了,对啊,自己可以请人啊,兵仗局中有手艺没活干的匠户多的是,自己可以拿到十五两,就是全给别人做了,自己每副铁甲也有三两银子的抽头,八百副铁甲打完,自己光是抽头就能抽两千多多两银子啊。

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监督其他匠户把活干好,这不就跟监局大人一样吗。

郭匠头此时突然道:“冯匠头,其实在下也会打铠甲的,不然咱帮着你做。每副甲我只要十三两银子。”

看到郭匠头贱笑的面容,冯匠头不由黑了脸,这不是拆台吗,杨大人给他十五两,郭匠头当场就要十三两,这不是说自己黑了二两银子吗。

冯匠头立刻表态:“大人,如果是八百副的话,小人也只收大人十三两。”

十三两自己也有一两银子的抽头,八百副就是八百两,也是一笔横财了。

杨潮却笑道:“十五两就十五两,本官说话是算话的,但是你得保证每副甲都是好甲,如果不好本官不付钱不说,今后也不会再找你了!”

冯匠头连忙保证:“大人放心,小人绝不敢昧了良心!”

郭匠头不由羡慕同行接到了一个大生意。

不死心道:“大人,不知道您要多少支鸟铳?”

他也想做一笔大生意。

杨潮想了想道:“先打一百只吧。”

这也是大生意,一百只就是六百两银子,可是一想到冯匠头那八百副铁甲,郭匠头就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节出事

杨潮一直待在军营。

新招来的四百士兵也融入了军营中,训练吃饭识字睡觉有条不紊,军营仿佛就是一座工厂一样,将每一个进入的青壮都变成标准化零件和机器一样。

但杨潮还是觉得美中不足,那就是戚继光大帅的鸳鸯阵自己始终练不出来,复杂的阵型变化总是让这些士兵摸不着头。

哪怕是训练最久的自己的亲兵队也很难掌握,倒是简单的墙阵他们很习惯,冲杀起来极有气势。

但是杨潮觉得鸳鸯阵既然经过实战的检验,那么说明是适合战场的,而自己的墙阵是从船上跟江匪搏斗摸索出来的,根本就没经受过多少检验,将来能不能在战场上立威还不一定呢。

问题出在哪里,杨潮自己也想不出来,是因为士兵领悟力差?还是自己训练方法有问题?

知道五月才回到南京城!

董小宛从杭州回来了,这次她将她母亲一起带到了南京来,还买下了金钗楼旁边的河房,让母亲住了进去。

董小宛用上次自己分到的银子,帮自己赎了身,花去了其中的五千两。

妓院鸨子张嘴就要五千两,董小宛二话没说,直接就拍了一张会票过去,拿过鸨子手里摇晃的卖身契潇洒的走了。然后接了她母亲一起来南京,打算在南京定居。

董小宛还带着她母亲拜会过杨家,送了赵兰和杨月两人一人一套姑苏老银铺打制的精美首饰。

这时杨潮来到金钗楼,他不是来看董小宛或者董大娘的,而是来看王潇的,因为王潇出事了。

王家杂货铺的货船,在长江上被劫掠了。还死了一个账房。

幸好王潇当时不在船上,但是损失却也大了去了,价值上万两银子的货物被劫掠一空。如果撑不过来,王义和杂货铺就得关张了。因为王潇是将杂货铺所有的资金全压到了上面,而且还赊欠了三千多两的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