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1/4页)

黄凤府也磕了一个头:“大人,小人知道大人的心思。没错这些都是我做的。是我告诉这些人,是我让这些人来的。大人要责罚就责罚好了。”

黄凤府坦白出来,反而让杨潮放下心来。因为一个阴谋分子,是不可能施展这么明显的诡计的。这显然不是阴谋,而是正大光明的阳谋,黄凤府是真心打算劝阻杨潮的,而他自己觉得人微言轻,因此鼓动其他人,尤其是杨潮的亲兵前来。

杨潮点点头:“好吧。念你坦白,本官就不怪罪你这次了。你可以说说你的理由,如果本官不满意。休怪本官军法治你!”

黄凤府叹道:“大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个道理大人不可能不懂。大人轻身犯险,置我等跟随大人的属下于何地?若大人不收回成命,不光这些亲兵不能安心,就是其他军官,乃至整个千总队都不会安心的,请大人三思!”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吗?”

杨潮不由苦笑一声。

他何尝不知道不该去冒险,他也不想去冒险,因为他实在不想输。

杨潮之所以不想接受失败。哪怕是伤亡多些的胜利,他都不想接受,哪怕这次出击很漂亮。以三十多的伤亡,斩杀虏兵骑兵上百,怎么看都是一个大胜仗,可是杨潮心里依然打定主意,战后要惩罚王璞一番。

正是杨潮不想冒险,杨潮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危机感,他感觉时代的大势是那么的难以扭转,而自己是唯一的变数。自己如果失败了,就扭转不了那个大势。那么江南沦陷,神州陆沉就不可避免。可以说有时候杨潮心中是认定,自己是这个变动的天下唯一的变数,是能不能扭转时代大局的唯一希望,因此杨潮不想失败。

“你知道本官为何亲冒矢石吗,不是本官不畏危险,不是本官不怕死,而是本官不想失败,或者说,本官不能失败啊!”

杨潮说的极为沉痛。

这让黄凤府内心深处大为触动。

“不能失败!”

这四个人在黄凤府心中惊起了滔天巨浪,如果杨潮说不想失败,黄凤府只会认为杨潮有好胜心,是一个值得跟随的明主,而杨潮说了不能失败四个字,这已经不是好胜心可以解释的了,而是一种使命感一般的东西。

这样的人,绝对不甘平淡,这样的人,是宁死也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黄凤府内心暗暗激动起来,为杨潮的抱负深深折服,不由低下自己的头,也伏在地上。

杨潮叹了一口气,知道这些手下既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也是出于对他们前途的担心,公私兼顾才来劝阻他的,如果是后世的人,杨潮当然会毫不犹豫呵斥,可是这是明代人,他们的世界观就是这样,能做到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

他们自觉公私兼顾,恩义兼顾,杨潮呵斥他们,根本就说不过去。

想到这里,杨潮叹口气道:“好了,我答应你们。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本官以后一定把自己当成一个千金之子,不会让你们担心的。”

听到这里,亲兵们才面露喜色,在杨潮的搀扶下一个个站了起来,而且面含感激。

打消了亲兵们的担忧后,杨潮开始考虑其他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很正常,但是却有一个隐忧,那就是军队的补给。

本来就是野外行军,补给不可能充沛,没想到到了海州进不了城不说,连补给到现在也没有。

而且现在虏兵就在外围徘徊,尤其是北面的虏兵基本没有受到多大的打击,建制完好无损,有这些虏兵在,杨潮也不可能从海州城得到什么补给。

也就是打了几仗,才得到了马肉吃,不然只有啃干饭,跟在淮安时候的饮食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士兵光吃干饭,他们自己倒是没什么,可是杨潮不得不考虑长时间不健康的饮食,加上疲惫的战斗,会不会造成非战斗减员,目前看来到还没有出现疾病,但是不能不防。

可现在杨潮依然处于跟虏兵的对阵中,很显然只要虏兵还在海州城外,海州知州大概不敢开城门送补给的,从城墙上送补给,又很难保证。

很快杨潮就开始查看北边的虏兵情况,希望能抓住机会,将这股虏兵驱逐。(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节新式墙阵

北面的情况现在很平静。

因为北面的虏兵自始至终对没有试图强攻仓库,一开始用盾车试探,结果盾车很快就被打残。

骑兵冲锋根本就没有接近过三十步,骑射在鸟铳面前也不占便宜,冲锋过来抛射还要面临鸟铳和明军步弓的双重打击,因此始终咬不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