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杨潮反问道:“尔是何人?”

会说汉话的虏兵回答道:“吾乃镶白旗下佐领黄琦!”

佐领是个小官,乃是牛录章京的汉语名称。

杨潮不由问道:“尔是汉人还是满人?”

黄琦倨傲道:“吾乃旗人!不分满汉。”

杨潮笑了:“敢问黄佐领祖籍何处?”

黄琦脸色微变:“祖籍昌平!”

听到这里。杨潮已经明白,这是一个头像满清的明军军官,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汉奸。

杨潮不由冷笑道:“你祖籍既然是昌平,奈何为贼啊?”

黄琦脸色大变:“胜者王侯败者贼,今我大清基业稳固,尔明廷已然垂暮,我大清吊民伐罪,终要入主中原,尔等还不速降,他日吾皇定鼎中原,尔等化作齑粉矣!”

杨潮不由叹道:“尔亦是读书人啊。”

从黄琦的言语中。杨潮能听出来,这人是读过书的。可是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却只读到了成王败寇的道理。却没有读到孟子的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说到底书就在哪里,道理就在哪里,想怎么做,还是要靠自己。

所谓道德、节操,是读书读不出来的,是修养出来的。

“你回去吧!告诉你的主子,我们刀枪上见输赢吧。还有告诉你的主子,即便他定鼎中原,即便他称王称霸,他依然是贼。贼就是贼,与胜败无关。在告诉他,哪怕一万个人里头,有九千个黄琦,但总有一两个不服的。回去告诉他,我杨潮不服!”

黄琦冷哼道:“冥顽不灵!不过我家主子仁厚,还给你一条活路。把你们抓的满洲勇士交出来,就饶你们不死,放你们离去!”

说到这里,杨潮心里隐隐感觉到有问题了,对方管自己要人,难道这才是关键。

难道说自己俘虏的虏将是一个重要人物?

上次因为自己抓了那个虏将,所以之后的虏兵才死战不退,所以这次才有这么多虏兵前来。

但是杨潮却不能直接问黄琦,不能让黄琦知道,自己不清楚俘虏的身份。

杨潮故意试探道:“如果我不放呢?”

黄琦哼道:“那你就等死吧!”

杨潮又道:“那我要放了呢?”

黄琦笑道:“那就算你识相,只要你放了人,我们大军放你安然离去。”

杨潮却摇了摇头:“那不行,我不相信你们,人我可以放,但是你们得撤军。”

杨潮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虏兵不但要放自己,而且要放弃攻打海州城。

到不是杨潮真想跟虏兵做这个交易,而是杨潮想试探一下,自己抓到的俘虏分量有多重。

黄琦顿时犹豫了起来:“这个,吾做不了主,得去回报主子定夺,你且稍待。”

说完,又跟旁边两个虬髯汉子,用杨潮听不到的话说了起来,最后抱拳告辞三人一起走了。

这时,杨潮已经明白,自己确实抓了条大鱼,为了这个人,虏兵可以放弃攻打一座富庶的城池,而且是在重兵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弃攻打,起码在黄琦的心目中,那个人的分量跟海州城相比不分上下。

杨潮到底抓了什么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节暗度陈仓

那个俘虏的身份,猜是猜不出来的。

那俘虏被抓的时候,身上没有任何信物,除了一身华丽的盔甲证明他身份不同之外,并没有什么特殊,而杨潮又找不到懂满语的人,因此没法审判,现在要审也没机会了,因为俘虏都送走了,都走了三天了,现在大概都半路上了,不出意外过不了几天就到淮安了。

而且以前杨潮也没太把那个虏将当回事,毕竟只带了三百来个人抢掠的虏将,最多也就是一个甲喇额真级别的将领,放到明军中不过是把总级别的武官,不用太过在意,可没想到他竟然吸引了几千人来救援,那么肯定就不是什么甲喇额真级别的了,到底是什么,猜不到,也不能问,反正是一条大鱼无疑。

弄清楚这点,杨潮反而有些后悔,不是后悔让人押回淮安,而是后悔没有派重兵押送,要是半路上跑了,就亏大了。

看着黄琦三人离去,李五六有些遗憾,王璞也很不甘心。

黄凤府则是深皱眉头,忍不住请杨潮一旁说话。

“大人此举不妥啊。”

黄凤府非常忧虑。

杨潮笑道:“如何不妥?”

黄凤府叹道:“军前与虏谋款,若是传了出去,恐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