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杨潮希望这些传统的防御手段能够至少坚持三天,但是看到虏兵现在的架势,如果这么强攻下去,还真不可能挡他们三天时间。

第二波虏兵退了,扔下了五十多个人退了。

杨潮也带人去城上转了转,询问了一下伤情,自己这边的人损失了五十多个,其中光是自己的士兵就有十多个人,而且伤情很不乐观,都是面门受伤,能有一两个侥幸活下来就不错了。

剩下的都是民壮,让杨潮吃惊的是,这些民壮受到这样的打击,竟然没有出现一个逃兵。

当然逃也没处可逃,家就在后面,能逃到哪里去呢。

另外,杨潮也没有天真的寄希望于人的战斗自觉,跟虏兵一样,有监督队在后面巡视,只要看到有逃跑的,当场格杀勿论,这些已经跟这些民壮讲清楚了。

“大人,没有油了!”

杨潮走到一个空的油锅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壮沮丧的说道。

杨潮点点头:“还有滚木!”

其实明军守城的方法很多,戚继光的兵书中的守城武器繁杂,其中光是火器就有十多种,其中一种叫做万人敌的,还有些类似后世的手榴弹,就是空心铁球里面装满火药、毒药等东西,扔下城去爆炸加上毒烟,非常恐怖。

但是海州城却找不到类似的东西,军事废弛的卫所中,连刀枪都不够,更不用说这些东西了。

“大人,要不我们烧水吧,开水烫下去也差不多的。”

青壮带着恳求一般的口气说道,显然往城下扔滚木的风险,比远远的端着油锅往下倒油要大多了。

可是开水的温度是远远无法跟滚油比的,一锅开水倒下去,除非直接接触到肌肤,未必能伤到虏兵,而且很快就凉了,杀伤力不够。

杨潮就要拒绝,突然心中一动,开水不行,用盐水啊。

虽然温度上差不多,但杀伤的效果却不可同日而语,被盐沾过伤口的都知道,那种痛苦实在太**了,烧开的盐水浇下去,想想那种痛苦就能给虏兵造成打击了,未必能一下子痛死,但是却绝对让他们忍不住,大喊大叫的嚎哭,绝对能影响到虏兵的士气。

想到这里杨潮立刻道:“好,烧水,但是要加盐!”

青壮哎了一声,脸上露出兴奋之色,只要不让他跑到城垛口扔木头,烧烧水倒下去还是没有问题的,就算虏兵射箭,这边也有拿着盾牌的士兵帮他们挡着,伤亡其实很小。

而他要做的不过是继续烧锅,不同的是刚才是烧油,现在是烧水而已,至于加盐,那更简单了,海州最不缺的就是盐,虽然是在城中,弄来千百担盐还是轻轻松松的。

一点都不用可惜,比油便宜太多了。

杨潮命令一下,很快就有军官带人,去海州城里面找盐去了。

杨潮发觉自己留在城上,暂时也没有什么帮助,便跟着他们一起下去,他还担心找盐的时候,发生意外呢,毕竟又要从盐商家里拿东西了。

杨潮自然不会让自己人直接去征用,而是找到宋濂典史,让衙门的人出面,当地盐商也放心。

第二百二十五节第二次攻防(3)

宋濂这段时间可忙坏了,忙道甚至无暇去想城防的事情。

当然他也不太愿意去想,就一个劲的埋头苦干,因为他实在是对海州的未来感到悲观。

傻子都不相信,四五千的民壮,加上几百精兵就能跟上万的虏兵精锐抗衡。

也幸好有很多的事情让宋濂去做,否则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天他该如何过了。

宋濂负责的是民事,要做的不过是给城上的军兵做后勤,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粮食问题。

必须保证城上的粮食供应,哪怕城里的老弱少吃一些,也无所谓。

因此一开始,每家每户的口粮定的都很低,城中男丁青壮一人一天定量一斤大米,老弱只有半斤而已。

在没有副食供应的情况下,这些口粮是无法满足温饱的,人吃不饱饭就会想各种办法,钻各种空子。

这段时间宋濂就一直在跟这种空子作战。

按照宋濂定下来的规矩,每家每户每三天定量去买一次粮,购买的数量是根据各家的人口情况来定的。

可是这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有虚报人数的,有违例多次购买的。

第一天宋濂就发现,一天到晚粮铺的门口,都拥挤着来买粮的顾客,海州作为一个富庶的城市,粮店是很多的,平时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