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本来这五百万两只能从杨潮这里买到一百万市价的货物,杨潮抽走四百万,这一降价就损失了一百万两银子。

但是为了打击日本的桑蚕和制瓷产业,杨潮很乐意付出这个代价。

反正杨潮还有航运业的利润,虽然不如海贸挣钱,但是现在长江贸易越来越被杨潮垄断,一年一百万两银子还是不成问题的,有四百万收入,勉强可以养活十万大军了。

等到几年后要扩军的时候,那时候相信日本的桑蚕和瓷器产业基本都倒闭了,中国垄断这两个产业,想提价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

“本爵给郑氏这么大的好处,郑家是不是也该给本爵一点好处啊。”

跟郑家达成的协议虽然是双赢,但怎么看杨潮都损失了一百万两,郑家显然更占便宜。

郑鸿逵也是痛快人:“杨大人直说吧,想要郑家做什么?”

杨潮笑道:“我听说郑家的工匠能够仿造红毛的夹板船?”

郑鸿逵点点头笑了起来:“郑家派是个工匠来帮杨大人造船就是了。”

所谓夹板船就是西洋船,因为有一层一层甲板,所以叫做夹板船,每层甲板上都布置大炮,因此火力上比中国传统的船只要强,做商船中国拥有水密舱设计的船舶更安全,但是做战船显然西方船更合适。

郑芝龙多次跟荷兰人交手,每每就是吃亏在了火力上,荷兰东印度公司总共才有一百来艘武装商船,纯粹的战船不过四十艘,而且分布在从荷兰到亚洲的漫长航线上,却能让郑家拿他们没办法,已经说明他们战船的优越性了。

所以郑芝龙早就开始仿造西方战船,有能力制造夹板船,不过受到火炮铸造水平的限制,郑家战船上的火炮数量依然不及荷兰人,荷兰人安装五十门火炮的船型,郑家只安装二三十门而已。

杨潮将一艘战船开进了龙江船厂,希望姚匠头大量仿造,可是姚匠头现在的进展很慢,因为跟中国你船型区别太大了,他需要时间来消化其中的某些不同技术,如果有郑芝龙的工匠指导,相信龙江船厂会很快掌握制造西方战船的技术。

“那就拜托郑大人了!”

杨潮感谢了一下郑鸿逵,举杯敬了他一杯酒。(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节王爷在日本

董小宛早就到了日本。

他做的船年前出发,只用了十天左右就到了日本的长崎。

这是一条传统的航线,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开辟了出来,从中国浙江福建沿海出发,借助季风之力横渡东海,极为快速,只是需要能抗风浪的大船而已。

十天时间已经不算快了,历史记载最快的速度是三天!

董小宛在长崎自然极受欢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中国商人,他们大都是听过董小宛的名气的,因此一个个热情的拜访这个名气很大的老乡。

董小宛也按照杨潮的要求,请了很多日本同行,将一些秦淮河的技术交给这些艺妓,让她们在日本传播中国雅文话,这些艺妓一个个都是日本的顶尖人物,却都以弟子的态度,向董小宛请教和学习。

董小宛又送了不少云锦之类的高档面料给日本的贵妇们,更是深受欢迎。

但是还有人比董小宛更受欢迎。

那就是福王!

福王这次也出海到了日本。

本来以杨潮的计划,他是打算请一大批人去日本传播文化的,比如一批迂腐透顶,偏偏学问做的极好的文人。

但是皇帝朱慈烺否决了杨潮的提议,但是对杨潮提出了派一批勋贵子弟去日本的建议,他有限的采纳了,之所以说是有限,因为他没有让徐青君之类的勋臣子弟去,但是同意了让福王这个藩王去日本。

原因大概是因为福王曾经在朱慈烺没有南下前做过监国,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福王任命的,朱慈烺如果没有疑虑才是怪事,只是出于稳定朝局他不敢动这批官员罢了。

皇权斗争是极为惨烈的,往往是成王败寇。恨不能斩草除根,没有杀福王就已经是很仁慈了,派福王去日本传播大众化文教。那是对他的关爱不是。

于是去日本的船队中,就多了这么一个藩王。

福王本来是意气消沉的去的。他不想去,大海带给传统的明朝人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他没有能力拒绝皇帝的命令,哪怕是跟他关系极好的卢九德,也不帮他,不但不敢帮他,反而劝他最好服从皇帝。

福王在路上确实吃了不少苦。养尊处优的他受不起海里的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